电话:17606030745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资料文库

高一新生辅导书十篇

时间:2023-09-27

高一新生辅导书篇1

关键词:教学秘书;辅导员;协作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9-0006-02

高校的中心工作主要围绕育人和教学展开。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事务管理的主要工作人员,同以教学管理工作为主要工作的教学秘书,在育人和教学方面分别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高校中心工作的最直接体现。教学秘书、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管理的两支骨干队伍,是高校日常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日常教学和事务管理,进而做好育人和教学这一中心工作,就必须要把教学秘书、辅导员这两支队伍的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研究教学秘书、辅导员之间分工协作与互利共赢的机制,形成工作上的合力。

一、高校教学秘书与辅导员的职责分工

教务管理工作在高校各项管理工作中占据核心地位,是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合格人才、评价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1-2]。教学秘书作为二级院系日常教学管理实务的工作者,具体负责的工作有:排课、调课、办理选修课补退选、考试安排、试卷印制、开具成绩证明、学生学籍管理及毕业审核等工作。教学秘书是高校教学管理队伍中最基层的工作人员,既是具体执行者,又是具体活动的组织者和安排者。辅导员是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日常事务管理的,同教学秘书均为一线的学生管理工作者,在部分职能上相互重叠,在其具体工作中,除了是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外,对学生的学业、心理、就业和交友等进行指导,进行德育方面培养,使大学生健康成长。

二、高校教学秘书与辅导员协同工作的方法

教学秘书与辅导员作为教学管理和日常管理中最基层的工作者,具有共同的培养目标,要做到高效配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

1.分工协作,明确职责。高等教育作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的重要场所,要完成这一任务,需要教学秘书与辅导员分工协作。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辅导员所分管的学生数量不断增大,加之90后学生呈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使得辅导员的精力和时间明显不足。在日常工作中,教学秘书把学生到课、作业、成绩和学分情况与辅导员及时分享,辅导员可以根据教学秘书提供的信息,有针对性地指导、解决个别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生克服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困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顺利完成学业。教学秘书负责学业,辅导员负责育人。教学秘书与辅导员的分工协作,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既要看重成绩,又不可轻视道德教育和心理辅导,要求两者各司其职,在帮助学生学业稳步提升的同时,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竞争意识和公立意识。确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必然会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教学秘书与辅导员密切协作,共同完成好学校教学和育人的中心任务。

2.德育与学业同步,培养全面人才。高校基层事务性工作头绪众多,要首先明确主要矛盾,优先处理解决好德育为先,智育为本的问题。辅导员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教学秘书要在教务部门与二级院系之间、教职工之间、师生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把每一个学生的学业情况和思想状态,及时反馈给辅导员。辅导员则需要针对不同学生学业、思想的动态情况,做出具体分析。辅导员应抓住主要矛盾,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诸如人际交往问题、情感问题、学业问题、自我发展问题以及性问题等,及时进行梳理、应对、解决。教学秘书抓好学习,辅导员做好思想教育,进一步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形成合力。

3.教学过程同就业互动。大学生就业问题是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家长衡量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标准,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有报告分析指出,造成大学生就业市场供求矛盾尖锐的原因,一方面是我国教育培养模式难以适应人力资源市场的实际需求,我国大学教育计划经济色彩浓厚,教育层次单一、课程内容和设置滞后,培养的毕业生同质性强、实际工作能力差,难以与市场多样化的需求相适应。另一方面是我国目前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攻坚阶段,而中低端加工制造业和服务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比重一直维持在六成以上,但是多数大学生根本无法接受从事加工制作业和服务业[4]。如何指导毕业生找到高质量的工作,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一个高起点的发展平台,是高校的重要工作之一。围绕大学生就业问题,高校更是倾其所能,应对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思路与目标,改革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方案,增设与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有关的各类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改进教学内容与方法,以提升学生全面素质与专业素养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及大学生就业工作,是辅导员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加上辅导员经常深入学生中间,最能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及在找工作时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特别是涉及到专业课程设置、教学计划、能力培养方面,辅导员掌握着一手的信息,但在实际的教学和培养过程中,辅导员鲜有发言权,特别是在一些艺术类学科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高校应该在制度上保障最能代表学生真实想法的教学秘书和辅导员的参与权和决策权。

总之,教学秘书与辅导员分工协作是一个不断实践和创新的工作,要不断地调整,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社会需求对我们的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高校基础管理人员的教学秘书,应结合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培养的发展需求,不断总结,树立现代管理理念,更新自己的工作方式、方法,使自己保持终身学习的能力,在工作中不断运用新方法、新手段,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的教学和管理。

参考文献:

[1]陆云志.浅谈高校教务管理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及对策[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7(10):188-190.

[2]于静.二级学院教务员工作职能的探讨[J].科学管理,2009,(5):183-184.


高一新生辅导书篇2

【关键词】 新时期 高校辅导员 职业化建设 职业准入制度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教育部《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等系列文件政策为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凸显出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特别是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取向。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维护高校稳定、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组织保证和长效机制,已经成为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高校党委的共识。如何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已经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高校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将社会、学校、学生和辅导员个人的需求统筹,要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积极探索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内在规律,创新管理机制,推进辅导员职业化的发展道路,促进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良性循环。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不仅有利于稳定辅导员工作队伍,大幅提升辅导员的社会地位,而且有利于提高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还有利于适应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发展趋势,增强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1、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现实需要

伴随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已从“精英化”教育阶段进入到“大众化”教育阶段,接受高等教育学生的人数不断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各类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150万人,比2005年增加805万人,增长35%;2010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6.5%,比2005年提高5.5个百分点,比规划目标高出1.5个百分点。在接受高等教育人数不断增加的同时,影响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的各类因素不断增多,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和薄弱环节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度不断加大。同时,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也使学生管理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如弹性学分制、选课制、选修制等,使高校固定的行政班级管理模式发生变化,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相应的课程,并分阶段完成学业,使得教育对象更加复杂和不稳定。而上述问题的出现,要求各高校不断加强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全面提升辅导员队伍的综合素质,推进辅导员理论与实践工作水平的提高,力求更好地应对新时期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

2、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任务,其不仅要让广大青年学生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弘扬民族精神,让其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把为祖国和人民做贡献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事实上,伴随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科技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成长于新时期的大学生,由于生活经历的单纯和社会环境的复杂,不少人存在着“知”与“行”的背离。因此,努力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结构合理且相对稳定的高校辅导员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现实需求,是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自身特点显著变化的必然需要,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迫切需要和重要保证。建设高素质的高校辅导员队伍,高校辅导员队伍必须职业化,让辅导员成为终身学习的示范者、教育改革的倡导者、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行家,才能更好地教育、塑造、引导学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3、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是辅导员队伍自身健康成长和发展的需要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正确政治方向的“引导者”,是学生思想行为形成的“引路人”,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奠基石”。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习、成长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要指导大学生端正思想,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锻炼自身能力,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引导学生全方位丰富自己、完善自己,增强竞争能力,为将来走向社会做好充分准备,这就要求辅导员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必须要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具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还要具备较强的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职业规划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并朝专业化方向发展。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即促进辅导员综合素质的快速提升,激励辅导员立足本职工作岗位,脚踏实地,无私奉献,让其真正地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准入制度

随着我国人才评价制度逐渐与国际接轨,我国职业准入制度已初步确立,职业资格证书成为人们择业的“通行证”。到目前,我国人事部门已在23个行业建立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劳动部门也明确规定了90个必须持职业资格证书就业的工种。职业资格制度的实施,不仅选拔和培养了一大批市场经济需要的专业人才,并提高了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而且促进了有关行业管理体制的改革,规范了市场经济秩序,还推动了我国人才管理制度与国际接轨。

1、建立辅导员资格证书制度

高校辅导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对从事高校辅导员职业人员在资格上的规定,是国家对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人员提出的最基本标准和要求,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资格、实际工作能力或专业技能水平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对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在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是职业资格证书颁发的最高执行机构,主要负责建立行业的职业资格标准、职业资格的考核评价及颁发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等。伴随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推进,高校辅导员工作将成为一种专门职业,有意向从事辅导员职业的人,必须参加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高校辅导员职业资格考试,取得高校辅导员任职资格证书,以此证明具备从事高校辅导员这一职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实行高校辅导员职业准入制度有利于提高高校辅导员整体素质水平,规范高校辅导员队伍管理,吸收优秀人才加盟高校辅导员队伍,开辟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新途径,同时也是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必然要求。

2、制定辅导员职业标准

职业标准通常是以客观反映现阶段本职业的水平和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为基准,在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变化对本职业影响的基础上,对职业的活动范围、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知识水平作出的明确规定。职业标准是保障高校辅导员素质的基础,在一定意义上成为高校辅导员准入的“门槛”,辅导员从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技术含量,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伴随高校辅导员队伍实施职业化建设的推进,可制定一系列可操作性强、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行业规范,诸如《高校辅导员工作条例》、《高校辅导员职业从业标准》、《高校辅导员职业行为规范》、《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等规章制度,作为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职业标准和职业规范。职业标准的制定,将为新时期的高校辅导员的教育培训和能力认定提供相应的依据,为用人单位录用和使用高校辅导员划定基本的范围,为高校辅导员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指出前行的方向。同时,可提升高校辅导员专业化水平,进而促进全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性、科学性的认可,并最终对提高高校辅导员的社会地位起着重要作用。

3、创新辅导员队伍选配模式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做好辅导员队伍建设,就要按照要求“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机制”。“从把握选聘标准、严格选聘程序、扩大选聘视野三个方面做好辅导员工作‘选拔关’,把辅导员面试综合表现和工作表现相结合,建立辅导员选拔反馈机制,做好辅导员工作‘选拔关’,这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前提”。高校辅导员制度从建立至今,辅导员工作的职责和要求不断拓展,辅导员岗位素质要求不断提高。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岗位职责和功能能否适应新时期的发展,将直接影响到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路径和格局。创新高校辅导员队伍选配模式,综合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能岗匹配”原则和生涯规划管理理论,以科学发展观作为工作的理论基础和战略引领。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中深刻认识和仔细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进一步明确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从而切实把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上来。

4、严格辅导员的入职程序

在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要认真予以贯彻实施,特别是严格辅导员准入制度,从而不断优化高校辅导员队伍素质结构。高校辅导员的准入有明确的入职原则,必须遵守严格入职的程序,包括资格考试、申请材料与准入面试。辅导员资格考试可以由劳动部和教育部共同组织发起,作为对考试的领导和认证机构,可面向全社会每年组织两次考试(上半年和下半年各一次),考试内容范围涵盖与高校辅导员工作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参考人员的学历资格为本科及本科以上,参考人员要完成教育学、心理学、法学、管理学、社会学和职业道德等课程,其中至少两门课程要得80分以上,并且不能有一门成绩低于60分。同时参考人员也必须完成计算机技术和文书写作两门课,成绩不低于70分。达到这一标准,参考人员才能取得高校辅导员资格,才能提交申请材料。在申请材料获得通过之后,申请人还要参加入职面试。只有通过由相关专家组成的专家小组的面试,申请人才能成为高校辅导员。

(注:本文系武汉工业学院工商学院校级课题“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研究”(课题编号:2009JS05)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周艳:对构建职业化的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思考[J].科教纵横,2009(8).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高一新生辅导书篇3

关键词:出版 教辅 资质

学校教辅图书是指与教材配套,供学生使用的各种学习辅导、考试辅导等方面的图书,包括学校同步练习类图书、学生寒暑假作业类图书、学习题试卷类图书等。这类图书与学生的同步学习息息相关,涉及的学生量大面广,也因此存在较大的商机,有较多的民营出版机构介入这个出版领域,资本的逐利性导致教辅出版发行市场出现了一些乱象。

1.教辅图书市场现状:散、滥

1.1当前的教辅市场从出版到发行一整条产业链存在散、滥现象

主要表现为:出版社把关不严,合作出版中对质量管理不够重视。印制质量较差。装帧、印刷、纸张各方面都存在问题。发行市场混乱,这是最明显的表征。出版社出版的教辅卖不过民营书商的,有些新华书店陈列的品种以民营书商出版的为主,甚至“背包客”上学校推销的占了同步类试卷类教辅的主流。

1.2究其原因,出版门槛低是一大原因。有些教辅书完全是东拼西凑,同质化非常严重。现在教辅市场上具有原创性的精品非常少,很多教辅书依靠全国各地的模拟题、真题来填充内容,还把它作为卖点。利润高是另一原因。资本是逐利的,如果没有丰厚的利润,资本是不会进来的。现在教辅发行市场混乱的一个现状就是高定价、低折扣,由此引出一些腐败问题。

这是新闻出版总署推出学校教辅出版新政的时代背景。

《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发行管理的通知》(新出政发【2011】12号)强调,加强对出版、发行、印刷中小学教辅材料单位的资质管理,规范出版发行秩序行为,出版社出版中小学教辅图书必须符合资质要求,不具备出版资质的出版社,一律不得出版中小学教辅图书,严禁出版发行单位委托不具有发行资质的部门、单位和个人发行销售中小学教辅图书,严禁地下交易和一切形式的商业贿赂行为。加强教辅图书选用管理,抓紧建立教辅材料择优评议公告制度,坚持学生自愿选用原则。

2.出版资质审批的目的

2.1第一个目的当然是整治市场乱象

针对当前的教辅市场乱象,2011年新闻出版总署推出了最具实质意义的举措----审批教辅出版资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发行管理的通知》要求,出版中小学教辅材料的出版单位必须取得出版资质,没有资质的一律不得出版。

2.2第二个目的是为了教辅市场的有序、建康发展。如果任由当前的市场乱象发展下去,学校教辅市场有可能持续低水平畸形膨胀,各种弊端积重难返。

2.3第三个目的是推动基础教育的建康发展,使学生得以真正减负,健康成长。当前的学校教辅市场乱象受到冲击最大的其实是我们的学生,是我们的基础教育事业。各种东拼西凑而成的低质教辅以获利为唯一目的,加剧了应试教育的畸形发展。当前市场上优质的,具有原创性的教辅寥寥无几,更不用说能为我们的素质教育发展,为基础教育改革添砖加瓦的精品教辅了。

推行教辅出版资质审批,有利于淘汰没有出版能力的、影响市场秩序,甚至给基础教育带来不良影响的出版主体,保证教辅质量,规范市场秩序,推动出版业健康发展。

3.新政时期出版社的作为

3.1把握主体定位

出版社取得学校教辅出版资质后,一定要珍惜这个资质,以负责任的态度参与到教辅的出版行为中;更新理念,以基础教育从业者的角度来做学校教辅。具备了这个资质,是对出版社出版教辅的能力的认可,那么反过来说,拥有了这个能力的出版社,应当为基础教育服务,为学生提供合格、优质的教辅。所以,具备学校教辅出版资质的出版社,实际上是学校基础教育的主体之一。

3.2出版、发行优质教辅

从具体来说,《通知》从出版、发行两个业务环节对出版社提出要求,所以,取得资质的出版社在具体的出版行为中要着重从这两个方面抓好各项工作。

提高图书质量是首要的。在新的市场环境下,要取得好的口碑,首先要通过本省教育主管部门的教辅择优评议,列入各地学校的候选书目,而这只能通过提高图书品质。图书质量如何真正成为一本教辅图书是否有生命力的关键因素。

出版社可以从内容、装帧、印制几个方面来提高图书品质。内容是核心竞争力,我们强调教辅是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可以推动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优质的教辅会在原创性、科学性上下功夫。好的装帧设计和印制质量也能提高品质的附加值。

结合市场变化,改革教辅发行管理是出版社面对新的市场环境要调整的工作。在进入教辅择优评议公告之后,相关品种的教辅图书在发行上取得优势地位。出版社的发行部门要建立新的发行网络,做好各基层教育管理部门、新华书店的联系和服务,为本版图书争取尽可能大的发行量,既有经济效益,同时也扩大出版社的影响。

4.两点担忧

4.1计划和市场的纷扰

相对来说,当前的教辅市场过于散滥,市场化程度高也是一个原因。计划性太弱,市场化走向畸形,出现了很多问题,所以新闻出版总署要出手整顿。那么,会不会出现矫枉过正,计划过强,削弱这个市场的活力?笔者还是有一些担忧。政策往往“看上去很美”,但执行起来,现实往往出现一些事与愿违的结果。如果完全依赖行政配置资源,教辅市场散滥现象在一定时期可以形成立竿见影之功效。但是,治散治滥要取得长远之功效,应当将行政手段与市场配置相结合。这个需要我们权力部门的智慧。

4.2权力集中和腐败

当前的教辅市场,有人利用高定价、低折扣、高回扣的方式走灰色路线增加发行量,出现了一些腐败事件。那么,推行教辅出版资质审批制之后,教辅出版资源相对更为集中;推荐教辅图书进行择优评议等措施的推行,利润的蛋糕更集中化,是不是还会有人想走“捷径”,而导致腐败呢?期待建立更为规范的操作制度,和制度下的阳光操作。

参考文献:

1.王东:教辅出版新政“控”字当头?《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12月23日

2.《新闻出版总署:年内解决教辅混乱问题》《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8月7日


高一新生辅导书篇4

关键词: 辅导员 学生党支部书记 高校党建工作

高校肩负着培养“促进社会进步、实现民族复兴、传播先进文化”人才的重要职能。从1952年起,我国正式确立高校政治辅导员制度以来,辅导员一直被定义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领路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辅导员担任高校学生党支部书记有利于其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

1.辅导员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的契合度

1.1工作职责的契合度

党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任务就是根据这一要旨提出的,高校辅导员直接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辅导员工作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发展战略,服务于学校的办学目标,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1]。学生党支部书记的工作职责要求其更好地履行自身职责,全面系统地完成工作任务,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好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和政治敏锐性,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进行正确的政治选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因此,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与学生党支部书记工作职责的契合度较高。

1.2学科知识的契合度

格罗斯曼(Grossman)指出学科知识(subject matter knowledge,SMK)不仅指关于某一学科的内容知识(Content knowledge for teaching),而且包括关于该学科实质性的(substantive knowledge for teaching)和文法性的(sy ntactical knowledge for teaching)知识[2]。在我国,思政辅导员的招聘录用坚持“高标准、多渠道、公开化”的选聘原则,严格选聘标准、规范选聘程序、优化选聘内容,专职辅导员原则上要求中共党员,一般应具有思想政治或管理类硕士及以上学位。高等院校学生党支部书记在支部中处于领导地位,在支部建设和发展中起着关键的引领和导向作用,这就要求支部书记要掌握党的先进理论知识,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和能力,基于此,辅导员与学生党支部书记的学科知识胜任力有很高的契合度。

1.3身心状态的契合度

面对朝气蓬勃、思维敏捷、意识超前的大学生党员队伍,相比较与其他专业老师,辅导员普遍较为年轻,更有精力和活力去开展大学生党支部活动。而且辅导员与广大学生朝夕相处,最清楚同学们的思想动态和所思所想。面对辅导员,大学生也往往更容易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有利于党流,信息沟通,促进支部科学发展。

2.辅导员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的胜任度

2.1党性修养胜任度

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应具备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优秀的道德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与高校学生支部书记必须是“政治素质好、党性强、群众观念强、作风正,富有奉献精神、不计名利,勇于开拓创新和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同时也比较熟悉党务知识的同志”相吻合。因此,辅导员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发挥先锋引领作用,切实地将党建工作落到实处,保证支部的纯粹性和纯洁性。

2.2职业素质胜任度

为了能科学地应对各种复杂局面,扎实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国已系统建立了辅导员队伍培训体系,全面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经常性地通过集中培训、定向培养、重点资助等形式对辅导员进行系统轮训。所提升的思政理论水平和职业能力有助于辅导员更好地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书记,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党支部吸收党的先进知识,维护基层党组织的稳定发展。

3.新时期做好学生党支部书记的几点对策

3.1加强自身思想政治理论学习

《中国共产程》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3]。为了使学生党支部能科学及时地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和执行党中央、上级组织和本组织的决议,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敏锐性,作为学生党支部书记,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辅导员定期举行集体党建学习会,学习科学党建前沿知识,掌握最新党建理论。并根据新情况、新问题,经常性地深入学生中调研,带头组织学习党的先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论。在注重理论学习的同时,辅导员也应及时全面地将所学内容因材施教并实践性地运用到支部民主生活学习会上,帮助党员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保持政治上的原则性和思想上的纯洁性。

3.2科学合理建构学生党支部设置模式

以往,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生党支部的设置模式是低年级以年级为单位设立学生党支部,有条件的高年级以班级为单位设立学生党支部。在实践过程中,该模式存在着学院各年级之间实际情况不平衡、跨专业学生之间互存陌生感等不利因素。为了使支部能更加稳定、有延续性,经济管理学院逐步探索学生支部建在专业上的科学设置模式:不分年级,由专业相同的班级组成党支部,党支部书记由学院辅导员担任。基于此模式,支部工作相对较为集中和有针对性,各支部每年新老学生党员更新一次,学生党员更加了解支部的组织结构,更有向心力地参与专业支部的活动。有效地保证了学生党员的科学培养,为做好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3加强党支部建设和科学发展

学生党支部书记要带头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加强和改进学生党支部自身建设,提升学生党支部战斗力和凝聚力。根据的要求和规定,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各学生党支部均制定了符合支部发展的党建规章制度和条例,以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对学生党员进行组织、领导、监督、培养和执行纪律等方面的约束和管理。

要认真开展组织生活,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各学生党支部定期组织学生党员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学生党员的政治觉悟,增强党员的组织观念,宣传党的要求和主张;通过支部成员了解支部所在学生的思想状况和想法,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要围绕的要求,充分、民主地保障支部成员的各项权利。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各学生党支部坚持做好支部成员履行党员义务的监督和管理工作,紧密结合各支部学生党员队伍的实际和发展现状,诊断学生党支部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通过多种途径解决学生党员中存在的与党员先进性要求不相适应、不相符合的问题,不断创新和改进党员先进性教育、管理的内容和方式方法。

3.4规范大学生党员培养和发展的程序

在大学生党员培养和发展工作思路上,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各学生党支部坚持将重心转移到低年级,建立“早选苗、早培养、早发展、早使用”的工作机制,积极慎重、保证质量地加强学生党员发展工作。

学院各学生党支部坚持把学习情况、工作情况、生活情况与思想政治素质,一贯表现和关键时刻的考验,以及支部考察与群众评议等意见综合起来分析。在党支部严格考察、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把符合党员条件的优秀学生及时吸收到党内来,科学有序地扩大学生党员队伍。

同时,各支部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教育,通过党课教育、形势报告、专题演讲、参观访问、奖罚激励、荣誉激励等多种方法启发和调动入党积极分子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提高入党积极分子的综合素质。

3.5创造条件加强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和培养

学生党员是学生党支部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在学生中具有威信和信服力的佼佼者,学生党支部书记应高度重视学生党员入党后的后续教育和培养。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各学生党支部按要求配备一定数量的学生党员担任支委。在日常的政治学习、民主生活中,有的放矢地让学生党员干部去组织、安排。让他们在党组织工作中得到更大的锻炼,同时采取党团联培等方式,主动推荐学生党员到学生中去担任学生干部,磨炼学生党员的工作能力,保持与学生群众的密切联系。

在支部,支部书记还应更多地关心支持没有任职的学生党员,可以在已有的党员岗位之外,根据社会发展新态势和学院、支部发展的需要,设置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党员志愿服务岗位,让这部分同学去“竞聘上岗”,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学生。

3.6高度重视应届毕业生党员的流动性教育

在新形势下,支部书记应高度重视应届毕业生党员的流动性教育,对于党的组织关系尚挂靠在支部的应届毕业生党员管理,应完善流动性党员管理机制。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各学生党支部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开展党建工作,为党员学生提供一个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又能群体互动的教育交流的平台,使网络成为思想教育和支部成员科学管理的重要阵地。同时,由于其实习、生活流动性较频繁,各支部明确要求应届毕业生流动党员要定期向党支部汇报思想、工作、生活等情况。通过科学管理,确保应届毕业生流动党员的思想先进性和组织纪律性。

同志指出,赢得青年就是赢得未来[4]。当前,大学生正成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中坚力量。培养优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党的事业的可靠接班人是当代高等院校的重要使命。高校学生党支部直接面对的是大学生,是党在学生工作中的得力助手,是根植于学生中的战斗堡垒。支部建设是否科学、到位,党员素质是否正统、向上,直接关系到学生群众对党的基本判断和评价。因此,学生党支部书记需要以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高度来应对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

参考文献:

[1]高校辅导员知识技能ABC编写组.高校辅导员知识技能ABC[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6-11.

[2]徐章韬,龚建荣.学科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机融合[J].教育学报,2007(6):34.


高一新生辅导书篇5

关键词:教育;师生;立足;服务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07-0079-02

教育出版者应宏观把握新课标实验教科书的特点,做好出版服务工作。新课标实验教科书富有时代气息,体现了新思维、新理念、新方法。认真研究和分析新课程标准及新课标实验教科书特点是教育改革对教育出版工作者的基本要求,也是教育出版工作的基本前提。衡量教辅读物质量高低的基本标准,就是看这类图书是否符合新课标实验教科书的特点。目前,中小学新课标实验教科书改进后的教学内容具有以下突出特点:(1)人才培养目标明确。要求培养的人才素质全面、能够适应新时代;重视把素质教育渗透到各学科中去。(2)重视学生智力与能力培养。在加强基础知识教育的同时,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创新能力;适当降低了教科书的深度、难度,力求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3)教学策略明确。进一步贯彻教育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原则。(4)逻辑结构合理。正确处理知识的逻辑顺序与学生生理、心理发展顺序的关系,精心编制教材顺序体系等。因此,教育出版者要从整体上掌握新课标实验教科书的特点,结合出版的实际工作,调整结构,优化选题。对选题的规划要从长期、中期、短期目标加以综合考虑。长期发展战略要依附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大背景,并着眼于全面提升出版社的知名度和品牌的目标,形成教育出版的特色和规模;中期发展规划要适应教育改革的形势,重点关注推动当前教育改革的选题;短期选题计划要以当前教育界关注的问题为基础,注重策划对教师及学生有直接指导作用的图书,出版有价值、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高质量多样化的教科书及教辅读物,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优质的精神食粮。

一、为学生提供基本食粮――教科书

新课程标准要求根据我国各地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不同个性特长发展的需要,对课程安排及教科书采取一纲多本,各地补编乡土教材及职教教材等做法,以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教育出版社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编好各种新课标教材、乡土教材以及职教教材,为国家、为地方培养各种高素质的合格人才作贡献。如新疆教育出版社近年来出版的《新疆》、《民族政策与民族团结教育》、《汉语》(双语实验教科书)、《汉语》(新课标实验教科书)以及《农牧民学汉语》等农牧区实用教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及学生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有用人才等起到了积极作用。

作为教育出版工作者,应根据教育改革的需要,有计划地继续挖掘潜力,开拓新品种,从内容、形式、结构等方面把教材、补充教材、乡土教材出版工作做好。特别是在中小学教材和职教教材涉及面广、可开发的选题量大的情况下,出版社更应根据当地经济建设需要,深入了解教学、生产、社会所需,开发中小学地方教材和职教教材方面的选题,并使之系列化,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强烈愿望,并让学生掌握某方面专业知识和劳动技能,以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二、为学生补充精神食粮――教辅读物

教辅读物是新疆教育出版社的主要出版物之一,它对新疆地区人才培养、教学质量的提高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就必须重视教辅读物的出版。近年来,一些出版社在出版教辅读物时造成的品种繁多、重复出版、粗制滥造的不良现象不仅不能促进教育教学工作,反而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额外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这些反面教材也是一面镜子,教育出版工作者应进行反思、借鉴。教育出版工作者应认真研究教辅读物出版的种种问题以及新课程标准和新课标实验教科书,力争出版内容新、形式活,有助于开发学生智力、提升学生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教辅读物。

新课标实验教科书促进了教学方法由过去单纯的灌输知识的注入式转变为启发式,不仅强调了基础知识教育,充实了现代科学知识的内容,还重视了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自我培养能力。过去那种纯粹是习题堆积的练习册、辅导材料、考试指导等读物已不再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要求。只有既注重基础知识教育,又重视培养发展学生智力和创新能力的辅导读物才能满足这一要求。因此,教育出版社在认真钻研新课标实验教科书的基础上,一方面,应调查分析区内的教辅图书的需求状况,了解其使用情况,征求师生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应就教科书、教辅读物的种类和编写内容深入基层、深入学校,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问卷调查表、与师生面对面交流座谈的形式,了解师生所需,从内容、形式等方面研究教辅读物的出版需求。新疆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师教学用书》、《1课3练》、《单元测试AB卷》、《练习册》等就是深入教学实际、深入研究教科书的变化和特点,组织优秀的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中小学教师编写的辅导读物,这些读物不仅图文并茂,内容新颖,而且形式生动活泼,特别重视学生智力的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出版后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对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有些读物已成为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必备参考书,还为出版社创造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充分说明,教辅读物也要不断提高质量,重视学生素质教育,才能赢得读者,占领市场。

总之,教育出版社出版各种教科书及教辅读物,要力求吸收、借鉴新的教育观念,用现代教育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出版理念,要不断将这些理论知识有意识地运用于自己的出版物中;要充分认识到教育出版工作对教育的特殊作用,并将其与教育改革的精神和实践联系起来;要从实际出发,对教科书及教辅读物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研究,讨论总结,努力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要求,真正实现教科书和教辅读物总量与优质高效的“双增长”,进一步推动教育出版社出版工作的科学、快速、和谐发展。


高一新生辅导书篇6

关键词:新课改 图画书辅助教学 美术教学 综合素质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将图画书作为教学的辅资源,运用在小学美术教学及其他学科教学的实践中,称之为图画书辅助教学。目前图画书辅助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实践对其进行探讨、研究。

一、美术教学中图画书辅助教学的功能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将图画书作为教学的辅资源,运用在小学美术教学的实践中,使美术课的教育内涵更加丰富,有助于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图画书辅助教学对于培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和艺术素养有重要作用。兼具艺术性、教育性的图画书与美育、德育、智育等相结合,是小学生成长的伙伴,有助于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新课改背景下的图画书辅助教学正处在尝试和探索阶段,在此笔者结合实践,主要探讨目前美术教学中的图画书辅助教学。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思考的问题是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在实践中笔者认为适于教学的优秀资源有如下特点,首先,故事有吸引力,符合学生的年龄和认知层次;其次,图画书的文字、插图及书帧设计美观大方,适合学生欣赏和阅读;其三,图画书兼具艺术性与教育性,在风格、内容上多元化,能够丰富小学生的阅读体验。选择合适的图画书资源后,教师就可以结合教材的课程和内容进行生动的教学实践了。

二、美术教学中图画书辅助教学的特点

在实践中图画书辅助教学与素质教育是紧密结合的,笔者在此对其整体特点进行阐述。

(一)图画书辅助教学与美育、德育有机结合

以美育为主线,以道德熏陶为辅线,结合阅读、欣赏、绘画、讨论等来提高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陶情养性,净化心灵。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提高审美素质,领悟道德观与价值观。课程教学资源是结合教材来选择的,教师的角色是多样化的,既是图画书导读者,又是孩子的审美体验陪伴者、心灵成长关注者。

(二)图画书辅助教学与智育、实践性活动有机结合

以智力开发为主线,以学习知识性内容为辅线,结合动手操作、游戏或扮演,提高学生的观察、感知、思维与表达能力及肢体运动能力。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透过图像来观察、透过身体来感觉、用形象思维及逻辑思维来思考。结合教材内容选择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的图画书,教师的角色是多样化的,教师既是孩子的实践性活动设计者,又是游戏的同乐者。

三、美术教学中图画书辅助教学方法的探索

在图画书辅助教学的实践中,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概括起来大致有两种类型。

(一)读与说相结合

同一本图画书,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阅读体会和收获,大人与孩子的区别是明显的。图画书的语言简单,有很多具有幽默感的细节,能抓住孩子的心。笔者主张在课堂上,首先进入“悦读”状态,然后进入“品读”状态,最后再到“泛读”状态。

首先是“悦读”。在“悦读”时,教师是导读者,对学生起引领和指导作用。教师可以展示纸质读本,并结合PPT课件来实施教学。先是边看画面边说故事,让学生的感情融入情节中。孩子们在观看很多插图时会不由自主地展开想象,在脑海中涌现出快乐的幻想世界,沉醉在“悦读”中。

接着“品读”。当看完图文结合的故事资料后,再慢慢地欣赏,用眼和心来读画,即进入“品读”状态。当孩子们心领神会时,也丰富了自身的审美经验。

培利・诺德曼认为,一本图画书至少包含三种故事,即文字讲的故事、图画暗示的故事以及两者结合后所产生的故事。如果说“悦读”欣赏故事,“品读”分析故事,那么“泛读”则能道出图文结合的故事,可以是教师想到的或是学生自己想到的画画故事,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泛读时教师应大量地向学生提供言简意赅、画面好的故事,让学生在图画的精彩处、衔接处猜测、创想,参与故事的建构,如说出情节;高年级的则可以续编或改编。不要硬性规定孩子们的语言或句式,而是尽量让他们猜猜说说,在讨论中道出有画面感的文字。

(二)读、写、绘相结合

小学生运用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是有限的,但是此时孩子的艺术天赋具有很大的挖掘和培养空间,他们乐于用点、线、形、色彩来绘画、涂抹,体现出极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读、写、绘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潜力,体现学生的艺术创造性,拓展图画书辅助教学的实践。首先我们将以前有些印象的故事再完整讲述和阅读一次,然后引导学生将自己感兴趣的部分用文字简单记录下来。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孩子在故事情境中激活自己的相似经历。孩子的想象力与欣赏力、创造力相关联,并直接影响感受力、智力、表达能力。我们应尊重他们的思想和有些“幼稚”的比喻,鼓励他们大胆地想象。

接下来进入绘画的阶段,教师先引领孩子细细品味图画的造型、设色等,使孩子找到创作的起点。进一步学习时,教师带孩子品味熊亮创作的《金刚师》《京剧猫》等中国原创图画书,结合对《芥子园画谱》的分析,让孩子知道山石类、人物屋宇类的很多分类,是对中国画法、中国艺术的启蒙。在带孩子品味《小石狮》时,结合《漏》进行比较分析,提高孩子对狮、虎的细致观察能力,进而激发创作的兴趣。教师设计问题:“你心中的玩伴狮子是什么样子呢?”有的孩子回答,他心中的玩伴是头发似弹簧、身体软软的样子。教师就可以以此为创作点,趁势引导孩子将其玩伴的形象和细节画出来。在接下来的绘画创作中,师生对构图进行了讨论,让孩子有了很大的手绘空间。孩子在绘画创作中体现了自己的创想,将天空化作了海洋,以飞向天空的鱼群体现了保护环境和生命的思想,画面生动优美,创造能力在此过程中得到了提高。可见,图画书辅助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重要的作用。

结语

当今时代,图画书辅助教学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小学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所采用,兼具艺术性、教育性的图画书与美育、德育、智育等相结合,它的教育功能是多元化的,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审美体验的过程中得到了提高。我们要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教学的实践中合理运用图画书进行辅助教学,使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美术教学取得更大的成效。

(注:本文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2009年度院级科研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XYS09Z06)

参考文献:

[1]俞子夷,朱. 新小学教材和教学法[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

[2]修海林,李力加. 小学艺术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松居直. 我的图画书论[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高一新生辅导书篇7

【关键词】高职辅导员;任课教师;合力育人

高等学校担负着为国家输送合格人才的重任,是人才的培养基地。因此,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的根本问题。《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概括了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四学”:“学会学习(1earning to know)”、“学会做事(1earning to do)”、“学会交往(1earning to live together)”、“学会做人(1earning to be)”,并坚决地重申一个基本原则:“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这就要求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围绕着育人这一中心而展开,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局面。辅导员与任课教师是高职育人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两个部分,他们各自主要承担着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服务与教学工作。辅导员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任课教师教书育人,二者有机结合,将对高职院校更好实现人才培养,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何育人,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高职辅导员与任课教师育人现状分析

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而且要育好人。”然而,目前高职辅导员管理育人以及任课教师教书育人工作中却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一)辅导员管理育人,角色多,收效微

高职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职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工作的核心是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然而由于高职生源与本科生源素质的差异,辅导员要负责一两百个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再加上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制的不健全,使得高职院校在具体工作实际中,只要是与学生有关的事情就落实到辅导员身上,造成了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不清。多重角色、多重管理带来了多重责任,工作任务越来越重、工作范同越束越广,辅导员大多不堪重负,工作效率降低。

(二)任课教师教书育人,重教书,轻育人

高职院校在实际工作中常常把教书与育人、知识教育与道德教育二者割裂开来。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包括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思想:工作在教学岗位上的任课教师,他的任务就是传授知识,只负责课堂上的45分钟的教学,至于学生的管理、教育是学校其他部门的事,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心理状况、思想道德等情况更是置之不理,学生的德育教育往往被认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班主任等的责任,而其他教师尤其是专业教师忽视了本应承担的育人责任,从而使学生的德育在一定程度上与知识传授即智育相剥离,使高职院校育人效果大打折扣。

二、充分认识管理育人与教书育人相结合的重要意义

在高职院校中,辅导员与任课教师在工作目标上是完全一致的。辅导员与任课教师的工作职责归根到底就是共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进而培养 “知识、能力、人格”全面发展的,符合国家和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班集体建设最重要的就是营造良好的班风和学风。班风、学风不仅是班级学生的整体风貌和风气,更是辅导员自身之风作用于学生的表现。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有助于弘扬正气,形成团结奋进和谐的氛围,能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刻苦学习,辅导员在良好班风学风的建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

学生又要以专业学习为主,其课程的学习活动自然要占用大部分时间,而任课教师又是整个“学业”教育工作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因此,辅导员和任课教师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其共性是“育人”,而个性在于侧重“成人”还是“成才”。双方要完成一个中心,即共建对学生的教育职责。要完成“成人成才”培养目标就必须坚持两个基本点,一是坚持德育教育,二是坚持授业教育。

在当前形势下,研究辅导员和任课教师有效协作、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广大辅导员和任课老师的工作积极性,使二者通力合作,优势互补,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充分发挥作用,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双重意义。

三、创新高职辅导员与任课教师合力育人的途径

“合力育人”的高职学生培养模式是基于学生培养多方面不同重点工作而提出的,旨在创建全方位育人的新理念、新机制。

(一)学生工作与教学工作有机结合,构建一个合力育人的系统框架

首先,要使辅导员与任课教师工作联系制度化。目前,辅导员管理育人与任课教师教书育人,二者只是简单停留在辅导员定期进课堂,定期与任课教师联系沟通,了解课堂情况及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没有形成统一的制度。因此,有必要构建一个科学的合力育人的系统框架,从而确保合力育人的效果。

(二)树立配合参与意识、以教风促学风

学风是高校学习之风、教学之风、学术之风的综合体现,学风建设是高校全面推进学生工作的基础,也是一项常抓不懈的系统工程。在学风建设的过程中,辅导员应与任课教师之间树立配合参与意识,以教风促学风。

1、充分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定期召开有关“学风建设”的主题班会,并邀请任课教师参加,为学生搭建与任课教师交流互动的平台,使学生在上课之余能够对专业的重要性,学习方法、技巧和专业的发展前景,学科的边缘知识等有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在开展班级阶段性工作时,如评选三好学生、奖助学金学生、优秀毕业生,发展党员、推选专业类志愿者、参加学校重大活动等方面,辅导员应听取任课教师的建议和意见,并邀请他们参与其中。另外,在班级管理机制的构建和工作计划的制定、实施和总结,以及指导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参与竞赛、设计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同样要注意汲取和采纳任课教师在专业方面的建议和意见,从而完善管理制度及指导方法,这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3、辅导员应掌握所带年级的教学计划、进度和教学大纲等基本的课程教学信息。在班级的管理中根据专业课程的进度和内容,将教学进度同日常行为规范紧密结合,让班级管理随着教学安排循序渐进地进行,以达到规范班风和学风建设的目的。另外,在日常管理中辅导员对学生应该做到实事求是与以诚相待,这样才能真正鼓励学生进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4、辅导员应持续将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作为日常工作的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引导学生学会科学的时间管理方法,合理安排日常的学习、生活以及参加活动的时间。通过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将学生的学习态度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树立支持沟通意识、实现“教”与“管”相结合

辅导员应与任课教师之间树立支持沟通意识,使二者形成科学、和谐的工作团队,实现“教”与“管”的有机结合,从而更好地完成高校教育教学、学生管理和学风建设等工作。

1、利用每周例会时间,增强辅导员与任课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一方面,辅导员可以帮助任课老师全面了解所教班级同学的性格特点,配合任课教师从教学中获取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思想特征等信息,为教学提供第一手的参考资料,在清楚了教育对象的具体情况后任课教师就能“因材施教”,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指导;另一方面,任课教师可以帮助辅导员更好地掌握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积极性、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力、课堂纪律、完成作业的情况、课堂学习氛围、课上教学质量、教材使用情况等具体表现,使辅导员客观、全面地掌握班级和学生的各类情况及信息,从而更好地担当起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促进学生工作有效的开展。

2、辅导员工作的重点除了日常生活的管理外还应放在学习风气和教学保障这两个方面,而这两点就需要任课教师的支持和协助,其具体表现在学生的课堂出勤,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考试成绩等多个方面,从这几个方面可以反映出辅导员的工作效果,也可以从多个角度为辅导员实施班级管理提供一定的帮助。

辅导员可以通过加强与任课教师的沟通,增进彼此的默契和信任,进而形成工作上的合力,使班级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地取得新的成果,最终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3、通过建立相应的年级教学档案和班级日常管理记录,把辅导员的工作核心从“粗放型管教”转化为“集约型的培养”;把任课教师从“单一的传统教书”提升为“多元化的育人教学”。辅导员与任课教师的相互支持和沟通在充分发挥课堂和班级两个教育阵地功能的前提下,使课堂教学成果贯彻于学风建设的全过程,使“教”与“管”相互渗透,相互支持,相互促进。

总之,高职院校辅导员与任课教师分别在高校学生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两个领域充当极其重要的角色。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要明确并树立共建促进意识、配合参与意识以及支持沟通意识,与任课教师互相配合,任课教师也要摆正心态,积极主动地争取辅导员的支持和配合。只有这样二者才能相互提高,共同进步,才能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最终实现高校对学生成人、成才、成功的培养目标,为国家和社会输送“知识、能力、人格”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胡余波,甘晔.对高校教师管理育人观的理性思考[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6(1):75-78.

[2].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J].求是,2000(5):3-5.

[3]杨克平,傅晓燕.教书育人:高职教师职业道德的真谛[J].中国高等教育,2007(1).


高一新生辅导书篇8

引言

教学秘书、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管理的两支骨干队伍,是高校日常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日常教学和事务管理,进而做好育人和教学这一中心工作,就必须要把教学秘书、辅导员这两支队伍的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研究教学秘书、辅导员之间分工协作与互利共赢的机制,形成工作上的合力。

一、教学秘书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教学秘书直接从事日常教学管理工作,是院系管理队伍中的重要基层管理者。教学秘书的地位既是独立地位,又是从属地位。一方面要协助院系领导管理教学方面的常规性事务,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将教学信息进行分类统计汇总,并向部门领导及时汇报,供领导决策,成为院系领导的参谋和助手,另一方面,业务工作又从属于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如教务处和院系的教学院长,接受双重领导。

(一)、教学秘书的桥梁作用

教学秘书工作性质决定了教学秘书是连接学校管理部门和院系教学单位的桥梁。在日常工作中,教学秘书负责接收教务处发放的教学文件,接受工作任务。而对教学单位工作任务执行情况的督促,工作意见的和建议反馈和汇总,也由教学秘书负责上报教务处,以此起到上情下达,下情上呈的纽带桥梁作用。在院系内部,教师调停课、课表的编排、教师工作量的统计和核算以及发放等,也都要由教学秘书直接实施完成。教学秘书有责任将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存在的情况及时反映给院系领导,根据已有信息,提出自己的看法,并把领导的决策向相关人传递,把教师或者学生的意见向上反馈。总之,教学秘书起到协调各部门以及师生之间关系的作用,是信息传递的重要渠道。

(二)、教学秘书的服务作用

教学秘书是教学部门的基层管理者,其最基本职能就是以综合性管理为基础,全面的为教学,教师和学生服务。教学秘书在业务中主要负责日常管理工作、教学档案归档工作、教师工作量核算和发放工作、学籍异动工作、教材征订和发放工作、排课和调停课管理工作、学生成绩管理工作等,这些常规性的工作体现了教学秘书对教师和学生的服务管理功能。

(三)、教学质量监控作用

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就是教学质量监控。国内很多高校建立了质量监控体系,如平顶山学院建立了校院(系)两级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即学校、院(系、部)、教研室、教师和学生五个层面的纵向常态化监控系统。

在学校层面,校领导联系院(系),深入院(系)指导和督促教学管理工作;通过组织期初、中、末的三次教学检查和不定期的专项检查工作,推动各项管理措施的落实。院(系)层面,院(系)领导通过教学检查、听课、教师年度教学质量考评、学生评价等方式对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综合衡量和评定。教研室层面,教研室主任通过制定和落实教师新进和准入制度、听课评课制度、教学研讨活动等,强调责任意识和责任管理。在教师层面,通过参与教学研讨、互听互评互助等,强化对课堂教学的自我管理。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一)、大众化教育的客观要求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逐步走向大众化阶段,辅导员工作出现了许多新变化:一是招生规模扩大,使学生生源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二是辅导员数量并没有因学生增长而增长;三是教学对象复杂化和多变化;四是高校收费制度和就业制度改变,学生压力变大。一系列的问题仅靠现有的辅导员队伍很难完成,而只有建设职业化、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的指导服务,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提高。

(二)、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具体要求

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养成了娇生惯养的性格。进入大学以后,社会上传播的西方思潮和拜金主义价值观念很快就可以腐蚀掉他们脆弱的心理防线,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造成巨大的影响。这个阶段正是大学生“三观”逐渐成熟的阶段,高校辅导员处于大学生工作的一线,所从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对大学生思想产生重要的影响。

(三)、国际形势发展的要求

随着全球经济、文化的不断融合,西方思潮文化和价值观念不断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先进思想文化是值得吸收的,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腐朽思想也无孔不入,侵蚀着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薄弱的就会逐渐被蒙蔽。在这种形势下,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了。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带路人,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大学生的行为,所以辅导员必须要有过硬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才能满足不同层次大学生的需求。

三、高校教学秘书与辅导员协同工作的方法

教学秘书与辅导员作为教学管理和日常管理中最基层的工作者,具有共同的培养目标,要做到高效配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

(一)、教学过程同就业互动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家长衡量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标准,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有报告分析指出,造成大学生就业市场供求矛盾尖锐的原因,一方面是我国教育培养模式难以适应人力资源市场的实际需求,我国大学教育计划经济色彩浓厚,教育层次单一、课程内容和设置滞后,培养的毕业生同质性强、实际工作能力差,难以与市场多样化的需求相适应。另一方面是我国目前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攻坚阶段,而中低端加工制造业和服务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比重一直维持在六成以上,但是多数大学生根本无法接受从事加工制作业和服务业。如何指导毕业生找到高质量的工作,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一个高起点的发展平台,是高校的重要工作之一。围绕大学生就业问题,高校更是倾其所能,应对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思路与目标,改革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方案,增设与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有关的各类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改进教学内容与方法,以提升学生全面素质与专业素养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及大学生就业工作,是辅导员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加上辅导员经常深入学生中间,最能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及在找工作时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特别是涉及到专业课程设置、教学计划、能力培养方面,辅导员掌握着一手的信息,但在实际的教学和培养过程中,辅导员鲜有发言权,特别是在一些艺术类学科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高校应该在制度上保障最能代表学生真实想法的教学秘书和辅导员的参与权和决策权。

(二)、分工协作,明确职责

高等教育作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的重要场所,要完成这一任务,需要教学秘书与辅导员分工协作。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辅导员所分管的学生数量不断增大,加之90后学生呈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使得辅导员的精力和时间明显不足。在日常工作中,教学秘书把学生到课、作业、成绩和学分情况与辅导员及时分享,辅导员可以根据教学秘书提供的信息,有针对性地指导、解决个别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生克服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困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顺利完成学业。教学秘书负责学业,辅导员负责育人。教学秘书与辅导员的分工协作,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既要看重成绩,又不可轻视道德教育和心理辅导,要求两者各司其职,在帮助学生学业稳步提升的同时,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竞争意识和公立意识。确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必然会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教学秘书与辅导员密切协作,共同完成好学校教学和育人的中心任务。

(三)、建立激励机制提高教学秘书及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

一要制定合理的薪酬标准,让辅导员有职业归属感和公平感,切实感受到工作被认可,内心达到平衡。二要对优秀辅导员给予一定的奖励。完善绩效管理制度,科学评价辅导员的工作,使他们切实感受到付出总有回报,提高工作的积极性。三要建立辅导员淘汰制。有奖必有罚,对无法完成工作任务、典型滥竽充数的考虑调离辅导员岗位。另外,还应该给予辅导员公平的职称晋升机会,让他们对自己的岗位前途充满向往。


高一新生辅导书篇9

【摘 要】 文章阐述了辅导员工作方法创新的重要性,提出了辅导员工作方法创新的具体途径。要引入学生科研评价机制,破解奖、助工作困境;重视新媒体的应用,解决师生沟通不畅的问题;实行朋辈教育,加强自主管理;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注重真情实感的培养。

【关键词】 辅导员;工作方法;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90后”大学生们呈现出与以往大学生不同的特点。他们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的家庭教育以及生活环境导致他们不懂谦让、以自我为中心、集体意识淡薄、缺乏社会责任感等。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来临,使大量积极和消极,进步和落后的信息,同时涌现在学生面前。因此,对从事高校管理工作的辅导员而言,及时、准确地把握学生们的普遍特点以及心理特征,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方式,成为其做好学生工作的关键所在。再按照以往的“要求”式的教学管理模式已经很难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所以当面临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以及不同的学生群体特点和情况时,高校辅导员在管理工作中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工作方法。

一、辅导员工作方法创新的重要性

1、辅导员工作方法创新是适时而生,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

在当前,为了培养出具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能够适应社会潮流的发展,能够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大学生,我国高校教育机制也面临不断改革、创新和发展。而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是高校学生“第二课堂”的主要开展者。其工作方法也必须具有创新性,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充分发挥辅导员的创新潜力,帮助大学生们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使他们自觉接受科学文化知识以及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教育。

2、辅导员工作方法创新更具灵活性,易走进学生的心里

新形势下,大学生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都发生明显的变化,其思维方式更为新潮,理想信念较为多元,价值取向更为功利。[1]导致他们经常处于一种“不充实”的状态,既对物质生活具有很高要求,却又很难通过自身努力去满足物欲,因此现实生活中他们往往热衷于对短期利益的纠缠(如:奖助学金的评选以及学生干部的推优工作等)。同时由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导致大学生思想状况存在明显的差异,不同地区和社会阶层等状况都使当代大学生出现多样化、多元化的存在状态。这些差异并不一定代表他们的思想和观念是完全错误的,但是这对高校学生的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只有准确把握了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生活基础,灵活运用工作方法并加以创新,才能真正适应社会变化差异性的根本要求,才能以科学扎实的手段,真正有效解决当前大学生的各种矛盾。

3、辅导员工作方法创新还能够促进辅导员自身工作不断发展

2006年7月23日教育部颁布的教育部z2006{第24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明确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2]高校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工作中,辅导员会直接、亲身参与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社团活动,范围广、作用大。通过辅导员工作方法的创新能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得到体现,同时学生的进步也会推动辅导员自身素质的发展,并且反思日常工作中的优点和缺点,以便鼓励他们不断前进。

二、辅导员工作方法创新的具体途径

根据新时期大学生出现的新特点,结合我国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基本导向,从学生教育和管理的思想角度、心理角度、学习角度、生活角度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等全方位服务式理念的层面,研究高校辅导员在管人、育人等的传统模式和现代困境,从而探索出高校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的新方法、新程序和新理念。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探索:

1、引入学生科研评价机制,破解奖、助工作困境

在高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奖助学金的评定一直是大学生们所密切关注的热点话题,为了拿到奖助学金,学生们的方法和手段层出不穷,出现了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实质的学生活动,甚至是巧立名目,虚假材料,更甚者比穷不比优,有以穷为荣的落后腐朽思想,这些现象给辅导员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惑,为了提高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有效科学地进行奖助学金的评定工作,可以通过研究大学生心理状况和当下高校评奖评优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探索出将学生学术科研成果运用到奖、优评定方法上。以奖、助为例,学校每年可以专项设置大学生校级科研项目以及挑战杯等创新创业项目,鼓励学生创新学术发展,推动新思维进步。配备专家学者和在相关专业领域有突出成就的教师参与大学生科研项目申报的评定与结题成果的审核工作,按照成果水平进行等次分级。各学院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以及科研成果等次纳入奖、助学金评定机制中,这就避免了奖、助学金评定的主观人为性,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学业的进步和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2、重视新媒体的应用,解决师生沟通不畅的问题

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推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不仅局限于面谈、短信、书信等形式,辅导员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切实提高工作的有效性,强化对网络载体的应用,如微博、微信、QQ、高校BBS、博客等聊天和表达工具,要极力把握住网络平台这一新阵地,占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战场,使得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历练为一名懂得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艺术与掌握网络平台新技术的高校新型辅导员。[3]所以,网络是辅导员与学生沟通的现代化工具,辅导员应适应时代的发展,主动利用网络开展工作,不断强化网络的服务功能和教育功能。通过利用QQ 群、微信、MSN等和学生进行无障碍的沟通,如通过开展网络主题班会课、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视频查寝、网络书信等方式,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思想、生活等,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手机的日益多功能化已逐渐取代电脑的霸主地位,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的高校大学生中还没有完全普及电脑的情况下,学生通过手机接收信息和文件的作用更加明显。因此以“微信”为代表的手机媒体已对大学生的思想学习、行为习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高校辅导员应积极利用“微信”创新辅导员工作。以G省M大学为例,该校共青团宣传部门建立了微信平台,每天及时该校共青团工作信息动态,在其带动下各二级学院也开始自主注册建立微信平台,并在班级和学生中间推广,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效果。

辅导员由于自身双重身份的特殊角色必须在开设手机微信的同时,还要与学生进行多元信息沟通,如开设专用手机微博、手机IM、手机SNS等,加强辅导员日常工作的管理、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大学生就业工作,推进辅导员工作方法创新,以新工作理念利用手机媒体创新工作方法,开展对大学生的各项教育、管理、引导和服务等工作。

3、实行朋辈教育,加强自主管理

辅导员虽然直接参与管理学生的学习、生活,但是随着现代社会非主流意识和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出现的新局面,即使辅导员作为现今高校教师队伍中的年轻一代,也难免与学生出现交流代沟以及沟通困难的情况。另一方面,现代大学生逐渐出现生活状况复杂化的情况以及思想压抑的局面,而辅导员又很难在第一时间及时准确的把握学生动态,因此导致的学生恶性事件不在少数。为了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增强学生之间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同时又可以让学生直接参与管理和实践学习,提高自身组织管理能力,建议在学生中间实行“朋辈教育”的管理模式。“朋辈教育”是类似于教学活动中常说的师生之间的“教学相长”,它是指年龄相仿者利用自身积累的生活经验对周围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朋友给予心理疏导,提供等同于心理咨询功能的帮助,同时通过这种方法促进辅导者自身心理的健康发展。[4]以G大学M学院为例,该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在班级管理干部中增设“心理委员”一职务,该班干的设置首先选定心理素质好的学生担任并定期对其开展心理健康培训,同时还注重该学生与其他同学的相处融洽度。通过心理委员,辅导员可以间接了解班上学生的心理问题和思想状况,并及时作出相关的应对措施。另外,该院还请学生担任学生工作办公室兼职辅导员或者辅导员助理,并且请分团委副书记和学生会主席担任新生班主任,这样既可以加强对新生班级的管理,锻炼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更重要的是实行“朋辈教育”可以让学生之间彼此交心,没有隔阂,敞开心扉的互相沟通。

4、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注重真情实感的培养

在学生思想教育理念上,要结合当前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新形势,充分利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教育理念,培育学生的道德素质。以“孝”而言,“孝”是为人的基本要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之道,因此辅导员工作中要切实加强学生关于“孝道”的理解和体会。以M大学G学院为例,该院学生活动实行每个学期不同的主题,例如某学年该院就实行了以“孝”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最为典型的是让学生写一封“家书”,之后老师选取家书中最为感人的文章进行“孝”文化主题班会教育,给学生观看关于孝道的视频节目,在征得学生本人同意后并现场有感情的朗读学生的家书,让学生当下感受到亲情的力量。同时举行家长座谈交流会,请有条件的或者附近的家长亲自来到学校,开展集体生日活动。通过开展以“孝”为主题的班会,以“孝”为主题的社团活动,或者通过“家书”的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孝”的真切内涵,使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进入切实的道德反思中。不仅是“孝”,包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义、廉、耻等都可以作为第二课堂开展的主题活动,这样的学生活动才能真正意义上让学生主动参与并有所体验和收获,也只有这样的第二课堂才不至流于形式而变得真正意义上的丰富多彩。

综上所述,辅导员工作方法创新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更新自己的工作经验,也只有真正本着为学生服务的宗旨和吃苦耐劳的工作态度才能根本性的实现工作方式的创造性转化,并以此适应和推动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需要。

【注 释】

[1] 马琴芳.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工作方法创新必要性研究[J].才智,2013(1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2006]第24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三条.

[3] 陈莹.网络平台下高校辅导员工作方法探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4.

[4] 韩淑华,臧运洪.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策略探微[J].传播与版权,2013(3).

【参考文献】

[1] 韩冰.儒家仁爱思想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3.


高一新生辅导书篇10

如何选书没有统一的标准,但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在这方面都有丰富的经验,看一看他们是怎样选书的,可能会给你一些启发。

选择一套最有价值的辅导书

白海峰,北京大学心理系00级学生,毕业于北京市陈经纶中学。高考总分:613分。

一本好的辅导书是学习所必须的。每个学生书包里都装着各式各样的辅导书,“三点一测”,“龙门题库”,“金钥匙丛书”等,可谓“五花八门”。但大部分同学买来辅导书以后都只是挑几道题做做,随后便将其“打入冷宫”。市场上各种辅导书的编写思路都差不多,而上面提到的那些书我都曾做过,以我“博做群书”的体会,我想说,其实只要买一本市场上公认的比较好的辅导书就行了。最重要的是要把这本书踏踏实实搞懂,这往往是容易被忽略的问题。与其蜻蜓点水式地尝试多本书,还不如把精力集中在一本书上,潜心去钻研。

另外我想着重提的是,有一套参考书不得不备,也不得不深入研究,它就是“历届考试真题”。我觉得这是众多参考书中最有价值的,尽管每年的题目都不相同,但如果把历年的考题加以对比就会发现,其出题思路还是有迹可循的。因为知识点毕竟有限,所以只要稍微留意就会发现,每年考察的知识点都是重复的。这并非出题人没水平,而是由于这些知识点本身十分重要,具有考查价值。摸索出题人的思路,渐渐熟悉考试题的出题风格,就会使应对考试变得容易起来。

我只选择适合自己学习方式的辅导书

赵西,北京大学00级学生,毕业于湖南省湘潭市第二中学,高考总分:612分。

我主要通过辅导书系统地掌握重、难点知识,典型题的解答思路和一些比较容易混淆的知识点的辨析。比如数学辅导书中有很多很好的题型和解题方法;作文辅导书能够扩展写作思路等等。我选择辅导书的标准只有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比如记英语单词的时候我不喜欢中英文对照的方式,而是喜欢用一些具体的句子来加深对单词的理解和应用。其他科的辅导书,我也会选择有详细实例的,因为通过例题来加深理论的学习是我比较喜欢的学习方式。

以前由于调查不够,我常常会买到一些无用的辅导书。后来,每次开学的时候,我都会和同学交流,哪些科目选择怎样的辅导书比较好,然后自己再到书店翻看挑选。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选择上的错误。

选好了辅导书之后,一定要坚持把它看完。若是半途而废而使辅导书形同虚设,再好的辅导书对你也没有任何意义。

要选择有80%的题基本会做的辅导书

卞京,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02级学生,毕业于江苏省新海高中,高考总分:627分。

辅导书不在多,而在精。如果老师已帮你选定一本甚至多本辅导书,就没有必要再买这一科的辅导书。选择辅导书,适合自己是十分重要的。要选有80%的题基本会做的书,这样便于提高熟练程度,并能增强自信。

买辅导书要有点“滞后性”

刘松泉,北京大学电子系01级学生,毕业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高考总分:675分。

选择辅导书,我的习惯是以老师推荐的练习册为主。因为这种练习册基本上是老师精挑细选的,一定很有代表性。

此外,所选择的辅导书应有针对性,而且数量要有限。我的经验是:有一定滞后性地买辅导书。即先以课堂上的练习为主,基本知识学完之后再选辅导书,你会发现已经有很多同学买了参考书,可以向同学询问各种书的优缺点,也可以向老师打听,几番比较后再买。买来后一定要坚持看完、做完,发挥辅导书的全部功效。

根据学科特点和老师授课特点来选择辅导书

陈武,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01级学生,毕业于海南省华侨中学,高考总分:748分。

买辅导书的时候,我通常会根据学科特点和老师的授课特点来选择。

首先我会注意不同学科的不同特点。比如化学我会选那些归纳、总结知识点的部分占比重较大,而习题相对较少的辅导书,英语也是这样。而语文参考书最好是有答案解析的,否则都不知道对错的依据是什么。其次,要根据老师的授课特点选书。比如,我们数学老师,讲课特绝,虽然作业量和平时测验多,但都绝对典型,也能达到熟练的目的,所以就根本没有必要再买辅导书。

利用辅导书进行分题型训练

冉洪斌,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02级学生,毕业于四川省成都市第九中学,高考总分:644分。

我的经验是,理科最好每科都有本辅导书。因为理科需要多练习,光做教材上的题远远不够。

买好教辅材料后关键要看怎样利用。我的方法是分题型训练。比如说这个月练选择题,下个月练填空题……这样的好处就是容易总结出解这类题的窍门,而且在练习的过程中有利于掌握时间,形成良好的时间观念,避免在考试中出现做不完题的情况。

我在学习数学时,就用了这种方法。经过一年多的坚持,我的数学成绩从100分左右上升到了130分以上,而且特别稳定,这也是我高考成功的关键所在。

提倡同学互助购买辅导书

刘东,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01级学生,毕业于重庆市梁平县屏锦中学,高考总分:641分。

本文关键词:高一新生辅导书十篇,资料文库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文章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C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HJ.XUPURC.COM 湘ICP备2022000165号-1

地址: EMAIL:2053886994@qq.com

Powered by PHPYun.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