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17606030745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资料文库

乡镇科普工作计划十篇

时间:2023-08-29

乡镇科普工作计划篇1

(试行)

一、党政领导重视

1、乡镇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科普工作,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积极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将科普工作列入乡镇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并纳入乡镇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乡镇党政班子经常听取科普工作的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与问题,为开展科普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科普工作列入乡镇领导班子和所属部门目标管理责任考核、表彰、奖励范围和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中;乡镇党委和政府领导带头学习科技知识,积极参加各类科普活动。

2、成立有乡镇主要领导负责的科普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分管科普工作领导,有常设机构,负责科普工作的组织协调、督促和检查,制定有乡镇科普工作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并予以认真落实。

二、组织网络健全

3、乡镇科协组织机构健全,配有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较强,能够适应乡镇科普工作不断发展的专兼职领导和工作人员。

4、乡镇所辖的村居均建有科普活动站,有专兼职人员负责开展科普活动;所有村居均有科普员,其中大学生科普员占乡镇大学生村官的80%以上;建有科普示范村2个以上,每个村至少有10名农村科技带头人,并积极开展科技示范户的评比活动;建有一支50人以上热爱公益事业、服务科普工作的科普志愿者队伍(科普志愿者、科普宣传员、青少年校外科技辅导员等),经常深入村社开展活动,并建有科普服务工作资料档案。

5、建有2个以上制度健全、管理规范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组织。协会在普及推广科学技术,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基础条件完善

6、科普经费纳入乡镇财政预算,人均每年不少于0.3元,并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逐年增长。

7、辖区内公众集中活动地段建有1处10米以上标准较高的科普画廊;90%的村建有科普站、且设施完备,98%的村科普宣传栏管理完好,科普员尽职尽责。

8、乡镇建有科普示范基地,基地有开展科普活动及技术培训场所。

9、乡镇科协有开展工作所需的办公场所和设施。

四、工作成效显著

10、围绕乡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科普宣传活动。每年至少举行2次主题鲜明的大型综合科普宣传活动。每年结合农时季节组织2次以上重点面向农民的科技下乡活动。每年组织1次以上针对乡镇机关干部的科普报告会。

11、每年更换科普画廊、科普橱窗、科普宣传栏内容不少于4次。及时上报科普信息(年报送信息不低于5条)和科普工作总结材料。

12、农业生产总值增长幅度不低于10%,农民纯收入高于本区县平均水平。积极发挥科协组织在开展科普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广泛争取和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科普活动。

13、努力探索乡镇开展科普工作的方法和经验,积极推动科普示范基地建设,并建有1个以上规模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突出的科普示范基地。

14、积极开展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工作,推动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大力开展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实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并制定有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乡镇机关干部受教育面不小于90%,村干部和农民党员参加培训面要达到80%以上。每年示范推广新技术2项以上。

15、结合素质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每年至少组织2次以上的青少年科技活动,在校中小学生参与率不低于80%。

16、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科普工作的氛围。辖区范围内的公众对科普的认同感强,群众参与科普活动积极性高,公众的科技文化素质明显提高,科普活动的覆盖面达到常住人口的80%以上。


乡镇科普工作计划篇2

【关键词】 农村妇女;乡镇计划生育;普查;防治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62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629-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某乡镇1.2万育龄的农村育龄妇女开展普查工作,定期检查农村妇女妇科疾病状况。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走访法和座谈法。

2 结 果

在被调查的1.2万育龄妇女中,有1.03万人参加了普查,通过普查发现,主要妇科疾病包括宫颈癌、盆腔炎、附件包快、阴道脱垂、子宫脱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炎、外阴炎等。

3 讨 论

3.1 农村妇女疾病普查和普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通过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农村妇女还远没有达到普查的目标,同时还较高的患病率,主要原因是:

3.1.1 没有落实普查经费 农村妇女普查工作的宗旨,是对多发病、常见病进行防治,同时,对危害妇女生命安全的恶性肿瘤能够及早的发现。据相关卫生部分预测,每一名农村妇女至少需要50元的普查成本费用。若按照3.8万人进行计算,则可能一次就需要190万元的普查经费。而国家***的相关文件规定,农村妇女实施普查工作,应全部实行免费,并由政府提供一次性医疗耗材费用。但这部分资金补助不能真正到位,所以无法调动卫生职能部门的积极性。

3.1.2 农村育龄妇女有较为淡薄的自我保健意识 由于知识水平较低,一些育龄妇女在生殖器感染的预防问题上,有较低的认识水平。没有充分认识到乳腺疾病和生殖道疾病的危害性,所以没有较高的普查要求,以为只有生病了,才需要进行救治,对预防和保健没有引起充分的重视。在开展农村妇女的普查工作中,还有一些妇女会觉得很羞耻,封建思想严重,甚至对普查工作存在着歪曲心理,以为这是乡镇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为了捞钱才实施的。

3.1.3 会诊转诊机制匮乏,管理工作不到位 乡镇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因为具有相对简陋的设备条件、技术不过硬,同时人员相对紧张,所以近年来,仅仅是对普查数量盲目追求,而对妇女普查普治质量予以忽视,尽管已经建立了随访档案,但却没有系统化的健康档案,随访也只是限于宫颈刮片异常的患者。由于在农村,还没有普及电话,所以无法真正落实跟踪随访工作。同时,因为转诊会诊机制的缺乏,而农村妇女尽管被普查出患有妇科疾病,也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没有采取任何的治疗措施。还有的去个体门诊治疗,尽管花费了一定的金钱,治疗效果却并不显著。这样会使群众的经济负担无形中增加。

3.2 建议 为农村妇女免费检查妇科病,是党和人民政府关爱妇女儿童健康、关心农民、关注民生的一项重要的举措,能够惠及千家万户。乡镇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作为基层单位,更要落实到实处,因此,乡镇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应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3.2.1 广泛开展宣传教育 通过在广大农村妇女中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妇女普查普治的认识工作,将重点放在宣传和发动工作上,通过开设专题讲座,对宣传资料进行发放,以及张贴海报等等。通过新闻媒体等各种形式的宣传,加大宣传力度。在本地区通过多个部门的分批、分期、分片、协调和联合检查,妥善安排检查时间,使广大农村育龄妇女能够灵活和机动的就地接受检查。由乡镇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和基层妇女组织联手,利用讲座、广播、电视、报刊、宣传窗等进行宣传,利用农村的赶集日,对相关资料进行发放。通过走村串户、做好咨询工作。对妇女常见保健知识和妇科病定期检查的意义进行宣传,以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全社会都能关爱妇女的健康。另一方面,要将妇女旧的传统观念进行改变,使其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自觉自愿的进行定期检查。

3.2.2 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妇幼保健网络 对每一级组织的职责和职能进行明确,对妇女普查普治专业技术队伍建设进行加强。使乡镇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得到提升。

3.2.3 信息共享、整合资源 针对所有普查对象,都应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对相关的卡(表)进行填写,同时乡镇还应建立台账。妇联、计生和卫生部门需要加强联系和沟通。密切配合、互通情况,并对辖区内妇女的治疗效果和普查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以形成分析报告。

总之,妇女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就是农村妇女的普查普治工作。开展农村妇女的普查普治工作,对育龄人群生殖健康的需求予以满足,可对妇科病早期治疗、诊断和发现,使妇科病发病率有效降低。特别是对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一项全社会的工作,农村妇女的普查普治工作,需要多个部门的努力、配合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只有全社会共同参与进去,才会将这项工作真正落实都实处,稳步扎实的推进,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对广大农村妇女的关怀。

参考文献

[1] 王立红,王霞,吴恩玲.乡镇医院继续护理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10(11).

[2] 薛彩萍,徐指云,陈汉娟.淮安市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08(22).

[3] 张颖,王东辉.辽西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调查与对策[J].法制与社会,2008(28).


乡镇科普工作计划篇3

完善的宣传网络是计划生育科学知识传播普及的重要条件。几年来,我们加大了“两室一校”建设力度,共投入近400万元,用于各级人口学校、服务站(室)建设和电教设备、宣传图板的购置。市、乡、村三级人口学校和服务站(室)进一步提档升级,全市177个村全部配备了电教设备和宣传图板,设立了图书角(镇级图书50种以上,村级30种以上),为普及计划生育科学知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育龄群众提供了温馨、舒适的宣传和服务环境。市、乡、村三级都组建了计划生育科学知识宣传服务队,计生宣传员携带各种流动宣传展板、宣传资料和五期教育、优生优育及生殖保健知识录像带,不间断地深入村屯,巡回讲解五期知识、优生优育和生殖保健知识(包括男性保健知识),同时播放录像,开展电化教学。我们加大了男性生殖保健知识的宣传服务力度,逐村举办男性生殖保健知识培训班,在市、乡两级服务站都开通了男性生殖保健服务热线,接待男性患者咨询,深受男性育龄群众的欢迎。对孕产期等特殊人群和居住偏僻的死角死面,计生宣传员还登门入户送知识、送温暖,将各种宣传品送到家、讲到人。为了保证宣传效果,我们在各村培训了一批村级计生宣传员,大的村有8到10名,小的村也有

5、6名。这些村级宣传员深入到田间地头,组织育龄群众开展计划生育知识学习,宣传避孕节育、生殖保健知识,成为一支活跃在乡村的、永远不走的宣传队伍。现在,全市已经形成了市、乡、村三级全方位计生知识宣传网络,构筑了立体式的宣传教育工作格局。二、强化宣传阵地作用,开展面对面教育,提高宣传教育质量和水平

三、强化宣传窗口作用,搞好宣传环境建设,营造浓厚的宣传环境氛围

在充分发挥宣传网络和阵地作用的同时,我们又在宣传窗口上做文章,进一步强化了宣传环境建设。市、乡、村三级人口学校重新制作了1300块内容新、品位高的铝合金框宣传图板,供育龄群众学习时观看。在县城**镇内原有3块永久性大型计生宣传板的基础上,又设置了两块固定计生宣传板;市内长征路两侧、各乡镇主要街道和30个典型村新上了400块宣传灯箱和标语牌,悬挂过街横幅76条;全市新建计生宣传橱窗和宣传栏38个,开展了“计生宣传一条街”活动,设置了国策宣传墙,书写规范、美观、内容新颖的宣传标语500多处,营造了良好的宣传环境氛围。现在,市、乡、村每个角落都呈现出浓厚的计生宣传气氛,给人以计划生育科学知识扑面来的感觉,广大群众可以在劳动之余随时学到计划生育科学知识。通过强化宣传窗口作用,既达到了宣传教育群众的目的,又为市、乡、村增添了一道道亮丽的“国策风景线”。四、强化宣传媒介作用,多种形式并进,增强入脑入心

在普及计划生育科学知识过程中,我们十分注重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媒介宣传,既避免了死板说教,又丰富了群众业余文化生活,达到了群众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的目的。一是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我们与市广播电台、电视台合作,在广播电台每周

一、

三、五播出十分钟计生专题知识讲座,在电视台每月播出两期生殖保健知识专题,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二是利用农民科技节、“三下乡”、农贸大集和《决定》宣传周、“五·二九”纪念日等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宣传和咨询服务活动,大造了社会舆论。三是借助“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等开展联欢活动之机,举办计生知识问答、有奖竞赛等活动,融宣传于游艺活动之中。四是利用秧歌队开展宣传。各乡镇组织秧歌队表演时,我们把计划生育科学知识写在灯箱和灯笼上,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五是举办了以“普及计划生育科学知识、争做少生快富文明家庭”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我们从中选拔了9名选手到各乡镇和村屯演讲,用群众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现身说法,增强了宣传教育说服力。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将计划生育科学知识普及到了千家万户,滋润进人们的心田。

强化四个作用,使计划生育科学知识得到了深入传播,育龄群众的婚育观念和生活方式有了明显转变。主要表现为“三个促进”。


乡镇科普工作计划篇4

近两年来,各乡镇党委政府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当前工作的重点,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配齐配强计生分管领导和计生办人员;加大基础设施和技术服务网络建设;加强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干部群众法制观念普遍增强,计划生育工作逐步走上了法制化管理轨道。

然而,随着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发展,我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为总结经验,找准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委主任集中时间,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先后深入到 个乡镇进行调研。通过与乡镇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交流,查阅相关资料,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研究对策。

一、主要做法和基本经验

1.各乡镇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列入了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为计划生育解难题、办实事;乡镇与所辖村街,乡镇计生办与村计生专干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格局;绝大多数乡镇实行了村级专干的工资由乡镇政府统一支付,并确保了村级至少配备1名计生专职人员;多数乡镇在投入上都有提高,保证了计划生育必要的经费开支。

2.强化了基层基础工作,村民自治工作进一步规范和提高。按着村级落实“建章立制、民主管理、优质服务”的要求,从抓村级职责的落实和制度建设入手,提高了村民自治的水平。突出抓好孕检和补救工作。同时,对基础较差的村街单列,加强督促和指导,收到明显效果。

3.依法管理计划生育水平提高,“一法三规一条例”得到较好落实。进一步健全和落实了行政执法责任制。为使案件顺利执行,各乡镇做到了专人负责,行政执法过程中,严格落实“七不准”要求,加大了办案力度,提高了办案质量。未出现一例违法违纪现象,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计划生育村务公开进一步规范,把计划生育的有关政策和内容公诸于众,增加了工作的透明度。

4.进一步强化了宣传教育工作。依托社区,面向家庭,突出了新型生育文化建设。积极发挥电视、广播等媒体覆盖面广的优势,广泛宣传基层的先进典型、先进经验,普及生殖健康知识和新的婚育理念,受到群众广泛关注。深入开展了“关爱女孩行动”,使广大育龄群众进一步树立了生男生女都一样的新观念。近两年,全区有846个符合政策家庭主动放弃二胎生育指标,终身只要一个孩。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执行生育政策不到位,生育形势严峻

据调查,全区07年计划生育率为95.56%,低于97%的目标值1.44个百分点;08年计划生育率为96.22%,低于97%的目标值0.78个百分点。分析原因:一是计划生育“七不准”和依法行政给乡镇政府和计生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的强制措施不能用,面对计划生育对象,不参加孕检、不落实长效节育措施、不交纳社会抚养费等,既不能动手搬东西,也不能收押金、罚款,只能反复做思想工作,而大多数群众对思想工作无动于衷,计生工作人员对此兴叹束手无策。二是少数乡镇领导对计划生育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对计划生育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足。三是孕检到位率低,由于对育龄妇女不参加孕检没有约束措施,只能靠计生干部上门做工作,工作有漏洞。四是综合节育率和长效节育率偏低。目前全区的综合节育率为90.81%,长效节育率为73.28%,工作有空档。

2.基层计划生育队伍不适应工作要求

据调查,乡镇计生工作人员任务重、压力大,畏难情绪比较严重。主管领导不愿分管,计生办人员不愿在计生办干。村委会主任和计生专干由于是海选干部,明年马上面临换届,考虑自己的选票,只迎合村民个人利益,不配合政府做工作。

3.宣传工作不到位,群众婚育观念尚未根本转变

一些群众对计划生育政策不清楚、不理解、不支持。尽管多年来广大群众已经接受了现行的生育政策,但群众的生育意愿与生育政策之间仍有较大差距。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尚未形成。超生、抢生的愿望仍很强烈。

4.社会抚养费征收不到位,直接影响了低生育水平的稳定

据调查,各乡镇计划外二孩的征收标准普遍在3至4万元,个别乡镇在1万元上下,征收标准明显偏低。即使如此,也不能及时兑现。征收标准和兑现率低,无形中降低了群众违法生育的成本,制约性作用明显减弱,不能起到震慑作用。


乡镇科普工作计划篇5

一、扎实开展科技下乡活动,着力培育现代新型农民。

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人翁,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力量,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加快发展农村经济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谷城县科协以扎实开展科技下乡活动为抓手,着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1、常年开展科技下乡活动。谷城县科协以涉农学会为依托,组织农业科技人员常年深入乡镇、村组、农户、田间地头,开展多学科、多门类、多专业的与群众面对面、手把手、零距离的实用技术培训。重点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工作思路,开展以有机稻、茶叶、蔬菜、食用菌、山药、银杏、苗木花卉、畜禽养殖等为主的实用技术培训。在培训方式上,坚持课堂讲授与电化教育相结合、现场操作与骨干示范相结合;在培训内容上,坚持围绕主导产业定内容、围绕群众需求定内容、围绕资源开发定内容,并创造性地开展了一村一训新模式,改过去多而全为专而精,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县采取一村一训方式的村达到102个村;在专家选聘上,做到省市专家定期聘请、县内专家常年组织、乡土专家定点帮扶传带。几年来,先后邀请省农科院育种专家刘良军、土肥专家胡定志,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刘春仁、宗贤爝、郑世发,省茶叶学会理事贾尚智及本县农业科技人员,举办各类培训班、科普讲座、科技咨询活动50余场次、培训农村党员、基层干部4000余人次,培育科技示范明星户近千家,受训群众达3万余人,其中:有2000余人获得农民技术员专业证书,90%以上农民掌握了1-2门农业实用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

2、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近年来,谷城县科协根据省、市科协的安排部署,坚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并积极争取县“阳光工程”培训计划,通过与县五大培训基地采取联合办学、联合招生、联合办班、联合安置就业“四联”并举方式,年完成省、市科协系统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70余人,年开展“阳光工程”培训转移就业100余人。通过培训,把农村剩余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建设新农村的有生力量,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和稳定就业,达到了培训一个、就业一个、致富一家。

3、大力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是农业产业化社会化服务的重要组织形式,是新形势下推动农村科普工作的积极力量。近年来,谷城县科协坚持从建章立制、规范引导、技术指导、强化服务入手,大力培育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截止20*年底,全县先后发展规范性农技协组织41个,从行业上分,主要涉及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和营销四个产业;从组织类型上分,主要有技术交流型、技术服务型和技术经济实体型三大类型;从形式上分,主要有“协会+服务实体+农户”、“协会+基地+农户”、“协会+其他+农户”三大形式。协会会员总数达8560人,网络农户1.9万户,使农技协成为农村科普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发挥了较好的科技示范引导作用。

二、积极建设科普“基地群”,着力打造农村科普工作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谷城县科协以中国科协、省科协实施科普惠农项目为契机,积极争取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和科普示范助力新农村行动计划项目,坚持围绕发展特色经济,建设科普示范基地,把“提高农民素质,推进农村科技进步,发展主导产业”作为基地建设的重点,因地制宜,搭建平台,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

1、以促进农民素质提高为目的,努力发挥科普示范基地的科技领头羊作用。谷城县科协坚持把科普示范基地作为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引进、展示、推广的平台,充分发挥其“示范效应”,努力把先进科学技术直接、迅速、有效地传播到农民中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机农业是现代农业的主攻方向,20*年积极引进省农科院育种专家刘良军最新培育的“晚灿98”新品种,在庙滩镇檀树湾村建成有机水稻连片种植示范基地,并获得省科普惠农项目支持。在种植过程中,常年聘请省土肥、植保专家到村入户开展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严格按照有机农业的技术操作规程进行生产,在肥料使用和病虫害防治上摒弃了使用传统的化肥和农药,着力推广使用生物菌肥和物理病虫害防治,20*年试种的60亩有机稻获得成功,其米质达到国际优Ⅰ标准,质量、效益明显。为我县发展优质高效、现代农业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2、以推动农村科技进步为目的,推动示范基地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加速器。康利生态养殖场老总陈太根通过引进现代化的生猪养殖技术,在谷城县率先建成了万头规模的猪场,谷城县科协、畜牧局通过与其做工作,目前与全县50家生猪养殖大户签订传帮带协议,常年开展技术交流和信息互通,有力地促进全县生猪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20*年全县牲猪出栏达到60万头。其中:规模在150头以上的达100余家,5000头以上达到3家。赵湾乡食用菌生产基地先后从中科院、浙农大、安徽丰绿、福建三明食用菌所等单位引进大球盖菇、高产木耳等新品种,定期不定期为菌农提供技术服务。在全乡形成了上联科技部门、下通千家万户的食用菌技术普及网络,为该乡培养了一大批食用菌种植能手。石花小坦山村苗木花卉基地通过不断发展,带动周边5个村发展苗木花卉,目前已建成了5000亩花木盆景示范园区,使石花镇成为鄂西北苗木花卉第一镇,部分苗木销到北京奥运村。五山玉皇剑茶叶基地、茨河豆制品生产基地还通过举办“斗茶会”,评选“腐乳大王”等活动,促进会员技术交流和产品质量提档升级。五山镇通过建基地以茶兴镇,建成了堰河、田河等一批全国驰名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3、以提高农民规模经营,推进产业化发展为目的,促进农民形成科技联合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依靠政府部门单一渠道的管理和服务,难以满足广大农户多种形式的需要,而示范基地可以按照农民所需,把技术服务直接送到田间地头或农户家中,真正解决了农民一家一户办不好、办不了、办起来不划算的事情,示范基地将农户组织起来进入市场,并将产业示范基地的技术和经验不断推广到群众中去,发展规模经营,有效地解决了农民在结构调整中遇到的信息难寻、门路难找、技术难懂、产品难销的问题,推动了农业向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庙滩镇蛋鸡养殖基地网络了全镇所有养鸡户,现有注册会员300余户,并网络辐射全镇1000余户,基地以服务为宗旨,以技术传递为纽带,以经济利益为支撑,先后邀请广州农科院莫棣华、省畜牧局首席专家李朝国、华农大教授宗贤爝到基地开展畜禽养殖和动物疾病防治技术讲座,搭建提高养殖户科技素质的平台,基地对养殖户在养殖标准上实施“四良”,即:良种、良舍、良法、良料;在生产经营上实行“一分五统”,即:分户生产,统一生产管理、统一购料标准、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兽药饲料、统一市场销售,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链条。截止20*年底,该镇蛋鸡养殖专业户达1200余户,蛋鸡养殖规模达100万只以上,年产鲜蛋14000吨,产品销往襄樊、十堰、武汉等地,年创产值7千万元。20*年该基地纳入省科协科普示范助力新农村资助项目。

截止目前,全县12个乡镇、开发区,已建成各类示范基地25个,其中:省级3个,市级5个,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基地群”,一批科普示范基地的建成,发挥了较好的科技引导示范作用,达到兴办一个基地,推广一套技术,发展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群众,带动一方经济的目的,有力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狠抓科普能力建设,着力构建农村科普组织网络。

开展农村科普工作,建立健全组织网络是前提和基础,谷城县科协坚持把科普能力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好。

1、努力营造农村科普工作良好的政治环境。谷城县科协以贯彻鄂发[20*]8号、襄发[20*]13号文件为契机,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支持,以谷发[20*]11号文件***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科协工作的意见》,成为指导全县农村科普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科普工作,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切实加强对科普工作的领导,把农村科普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支持县科协发挥职能作用,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及时调整充实全县农村科普工作领导小组,坚持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正、副组长,定期召开科普工作联席会议,为农村科普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和条件。

2、建立健全农村科普组织网络。自20*年以来,谷城县科协与县委组织部、县文明办联合,以认真开展农村党员科技传播行动计划,实施农村科普“一站一栏一员”建设为抓手,努力把科普活动站建成组织农民开展科普活动的主阵地,把科普宣传栏建成农民身边的科普信息窗口,把科普信息员建成植根基层,直接面对农民的科普工作者。截止目前,全县各乡镇、开发区都建成一定数量的科普站栏员,其中:城关筑阳社区、三岔路村、庙滩镇灵水街社区等市科协授予科普活动站栏员建设先进单位,同时,一批科普信息员被市科协授予优秀科普信息员。农村科普工作网络体系进一步建立健全,基础设施和工作条件明显改善,


乡镇科普工作计划篇6

一、落实标准乡镇建设、推进“四镇联创”工作

落实与推进基层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是全市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实施计划和“平安”目标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人以此次蹲点服务为契机,充分利用农技水利服务中心的岗位优势,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干窑镇农业分布概况和特色农业发展趋势,分析掌握干窑镇气象防灾减灾基础现状,为全面启动“创建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乡镇”夯实基础。同时,进一步加强与镇有关领导的沟通交流,协助镇党政办从组织领导、职责落实、队伍建设、应急准备等方面开展标准乡镇的创建和有关实施意见的制定工作。最终,干窑镇党委决定将创建“省气象防灾减灾标准乡镇”与创建“全国文明镇”、“省森林城镇”“市药品安全示范镇”一起并入“四镇联创”工作之中,并将其列入2011年干窑镇政府重点工作计划。

二、树立为农服务理念,做好特色为农服务

作为机关干部,平时与基层接触甚少,对基层工作并不熟悉。因此,我将此次蹲点服务工作看做是了解基层、接触群众的一次良好机会,并注意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在调研中树立为农服务理念,在服务中解决农民实际困难,力争在3个月的蹲点服务期中为干窑百姓做几件实事和好事。为此,我积极参加镇农技水利服务中心的下乡技术指导,深入农村田头调查干窑镇特色农业生产现状,并将调查情况总结形成《干窑镇特色农业气象防灾减灾敏感点自查与对策措施建设》上报镇、条线领导审阅。此外,充分利用县气象局为农服务“大团队”和农业大户信息库等资源,积极推进气象为农服务联系卡制度和农业“两区”服务工作,带领县气象局农气专家走访3个精品农业示范园区和12户特色农业种植大户,并将有关大户纳入全县气象灾害短信预警平台,为其提供全天候的气象预报与预警服务。


乡镇科普工作计划篇7

从检查验收情况看,我县的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总的实施情况是良好的,成效是显著的。通过五年的普法教育,我县公民的法律意识进一步提高,行政执法机关依法行政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为构建和谐平安修水,加快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制氛围。表现在:一是领导重视,机构健全。全县各乡镇、各部门单位均成立了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有专人负责日常工作,认真落实了工作责任制;建立了强有力的保障机制,落实了普法专项经费。如交警大队、矿管局、工商局等单位在“五五”期间投入普法经费10万元以上。二是普法力度加大,形式多样,氛围浓厚,注重实效,特色工作更加突出。所检乡镇和单位在法制宣传日、宣传周,利用宣传栏出板报、挂条幅、贴标语等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同时,不少乡镇和单位还积极组织参加相关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20__年县建行参加了市行组织的《工会法》知识竞赛并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凤凰山社区和万坊社区通过创建“法制宣传一条街”和“文化生活一条街”,在社区内营造了浓厚的法制氛围和健康活跃的文化氛围。县国税局在计算机局域网上实行每日一题法律学习,扶贫办则为全县每个移民小区订阅一份《江西法制报》。县物价局每年一次广场法律咨询活动,电视台法律讲座,对价格法规进行宣传。三是依法治理“三大工程”全面推进,法律“四进”全面展开,依法治县取得丰硕成果。“五五”普法开展以来,许多部门、行业和乡镇都确立了依法治理的目标,“依法行政”、“依法治税”、“依法治村”等成为家喻户晓的响亮口号。围绕这些目(来源:文秘站 )标,各部门、各行业、各乡镇积极探索,在学用结合、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能力方面下功夫,结合形势的新发展,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努力探索、健全依法治理工作的基本规范体系,地方、行业、基层依法治理工作有了新的发展,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依法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依法行政制度化建设以及依法治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形成了依法治县的良好格局。从20__年至今,我县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矿管局、民政局、水电局等12家执法主体单位先后获得部级依法行政表彰。

存在的问题主要反映在:一是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发展不平衡,个别单位领导认识不到位,缺乏足够的重视。尤其个别单位普法工作力度不大,没有新的举措,影响了全县工作的成效。二是普法工作存在薄弱环节,特别是流动人口、下岗职工、农民的法制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普法工作的形式和手段还需要不断创新,进一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此类问题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地加以改进和解决。现将此次普法考核验收的结果通报如下:

一、评定为优秀单位是:县委办、县人大办、县政 府办、县政协办、县纪委办、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财政局、发改委、民政局、经贸委、审计局、统计局、环保局、矿管局、房管局、水电局、国土局、扶贫办、农业局、计生委、团县委、县妇联、移民办、安监局、工业园服务局、科技局、报社、政法委、司法局、公安局、法院、检察院、森林公安局、人劳局、交警大队、党校、教育局、交通局、县一中、文广局、建设局、卫生局、人民医院、人行、工行、信用联社、技监局、电信局、国税局、地税局、烟草局、公路分局、东电公司、稽征所、白岭镇、黄龙乡、水源乡、大桥镇、上衫乡、渣津镇、东港乡、西港镇、上杭乡、溪口镇、港口镇、新湾乡、竹坪乡、征村乡、山口镇、漫江乡、黄港镇、何市镇、上奉镇、黄坳乡、四都镇、义宁镇。

二、评定为合格单位是:农工部、统战部、水保局、林业局、民营局、残联、工商联、粮食局、招商局、蚕桑局、规划局、物价局、茶科所、执法局、药监局、总工会、商业总公司、供销社、二轻总公司、物资总公司、农业综合开发办、银监处、建行、农行、农发行、中行、人保公司、寿险公司、邮政局、移动公司、工商局、气象局、运管所、新华书店、海事处、供电公司、__镇、__乡。


乡镇科普工作计划篇8

基层乡镇政府依法行政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国家法律体系的完善,农村乡镇政府及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正逐年提高。但是,要全面推进农村乡镇政府的依法行政,任务还相当繁重。目前,我就本人工作所在的乡镇政府依法行政工作进行了调查,找出了一些存在的现状问题。一、农村基层乡镇政府依法行政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行政事务没有完全依法行政1、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的管理方式在乡镇基层干部的头脑中仍然很浓。行政命令、行政强迫在部分乡镇政府工作中仍然存在,部分乡镇干部头脑中没有依法行政意识,不习惯依法从政,不愿依法说服,不坚持依法办事,甚至随心所欲,法律有规定不按法办事,变相违法违规的行为经常发生。政令不畅,有法不依是农村基层政府以下的办事机构在依法行政工作中最大毛病。2、面对当前新形势下的农村工作任务,仍留恋过去的工作方法。虽然农业税取消后,乡镇干部的工作相对来讲轻松了一些,但是计划生育、社会稳定等工作也越来越难,而且都是“一票否决”,样样工作压头,个个任务都必须完成。乡镇政府的行政管理万能,行使行政权包罗万象。过去几年在落实计划生育、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和收缴农业税任务等方面工作中,习惯于用高压政策和行政命令,而面临新形势下的农村工作,我们的基层政府和基层干部采取老办法不行,新办法不灵,软措施不顶用,随之而来的还是采取了过去不依法行政的硬措施,因为乡镇干部履行职责没有完全地依法行政,前几年农村乡镇的工作也就出现了恶性循环。3、干部的素质还不适应依法行政工作的需要。当前乡镇干部队伍大多是大中专毕业生和退伍军人,其中退伍军人安置到乡镇政府工作的就占了近三分之一,虽然乡镇干部知识水平比以往有了提高,但由于退伍军人在乡镇政府工作的人员多,加大多数干部没有经过专门的法律知识培训,法律水平不高,对有关农村的法律法规不了解,依法办事的能力不强,不能适应乡镇政府依法行政工作的需要,也与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不相符。(二)行政决策没有完全依法决策1、不依法决策。前些年,乡镇为了自身的利益,决策时总把自身利益放在首位,没有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决策;还有“以官代法、 “以言为法,的现象十分普遍,会议决策大多流于形式,重大决策基本上是“一把手”说了算,很少找法律、找依据,决策失误了也从来没有追究,错了也不会给自己造成后果。2、不科学决策。针对新形势下的“三农”工作,乡镇一级政府只是农村、农业和农民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实施者,但乡镇干部有时在处理问题时不依法办事,仅根据个人以往的经验来处理问题。同样一件事,会有两种结果,这个领导来了就这样处理,换一个领导也许就是另外一种处理。决策缺乏科学性,决策具有随意性,换一个主要领导就要换一个工作指导思想,不因地制宜,只因人论调。过去乡“三年大换届,小换年年有’’,现在虽然五年换届,但乡镇干部交流比较普遍,党委书记、镇长一般干二到三年就换到别的地方去工作了,个别乡镇领导存在“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只想保持自己任期内不出问题,没有谋发展的思想,决策基本属于短期行为,导致行政决策缺乏连续性,影响政府工作的持续进行。3、不依法许可。现在办事流传一句“就凭领导一句话”的调子,这个现象在县级以下政府和部门比较突出,自己给自己设权力比较普遍。 “这类事情今后要办须经过我同意”,以后按这个要求办,就形成一种制度坚持下来,比如乡镇的财务审批,镇长批示了还要书记把关,农民办事要政府签字盖章,不管是否该办,也说“这个章应该经我同意后再盖”。这些行为没有任何法律依据,没有任何政策规定,领导一句话,就得这么办。(三)行政监督没有完全依照制度监督乡镇的行政执法还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制度,没有一个有效的监督机制,什么事情该办、什么事情不该办,错了也没人管的状况,只要不出大乱子,不造成严重后果,就什么都敢做。乡镇一级政府对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仅流于形式,不重视行政执法工作,也不管什么层级监督,认为乡镇没出什么大问题,只要工作任务完成了是否依法行政都不重要了,对检查出来的问题也不认真整改。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层级监督只是形式罢了,很难起到真正的作用。有制度也只是制度,有规定也只是一纸规定,到目前还没有一种完整有效的监督机制。(四)行政执法没有完全依法执法1、主体不合法。在乡镇工作中,乡镇干部没有任何政策规定,没有任何法律依据可以执法,但在实际工作中,收税收费,计划生育等工作样样都去做,一般都是中心工作搞突击,大家都执法,导致了乡镇干部个个都是执法人员,人人都去执法办案。如在计划生育工作中,一个乡镇一般只队有一二个同志持有执法证,但一个乡镇的范围上百平方公里,仅靠一二个同志去从事计划生育执法这根本无法做到,因此只有全镇干部一起去突击,一起去执法。这种行为在乡镇一级政府是极为普遍的现象。2、程序不合法。乡镇的行政执法行为只求结果,不重视按程序办事。只要求管理相对人依法处罚,不注意按法定程序落实处罚。如对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管理相对人的处罚,乡镇干部只知道按当地上年人平纯收入的多少倍罚多少钱,口头宣布多少日交清,不交钱将要怎么样,会怎么做,一般不按处罚程序操作,为了检查,有的事后再把程序补一下,只求罚到钱,没有按行政处罚法和计划生育法规执行,重结果,轻程序。3、执行不合法。虽然现在乡镇干部作风明显改善,但在一些行政行为中,强行扣物抵押的事依然存在,干部群众对此反响强烈,乡镇干部的作风转变与依法行政两者是一致的。未转变作风,也就谈不上依法行政、不依法行政,不依法行政,就不可能转变工作作风。而我们的乡镇干部为了完成任务,为了既得利益,采取高压政策,以权代法,以管代法,在具体行政行为超越权限时既不依法,又不申请 法院强制执行,强行扣物抵押,与管理相对人斗气,个别管理相对人违法在先,而实施管理的乡镇干部违法违纪在后,以违法对犯法,这虽然是个别现象,但影响极坏,后果严重。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一)基层财政困难是诱发不依法行政的主要原因乡镇财政的管理体制是按照“超收分成,短收自负”的包干管理体制运作,税源明显不足,征收难度大,短收少现象普遍,这样就导致了乡镇财政困难,乡镇政府的运转和干部职工工资等福利待遇的发放就相当困难。为此,乡镇一级政府为了保运转、保工资伤透脑筋,挖空心思搞创收,因此为了乡镇自身的经济利益,就导致影响了农民的利益,由于乡镇政府的利益与农民利益发生矛盾时,乡镇政府不依法行政的行为由然而生。因此,基层财政的困难是产生乡镇一级政府不完全依法行政的主要原因。(二)监督不到位是诱发不依法行政的重要原因乡镇政府是一级功能不全的政府,确承担了非本级政府承担的职责,管理县区部门授权的事务较多。乡镇政府在实施行政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存在有办事无期限、程序不规范、越权办审批、政务未完全公开,甚至在违法搞腐败。导致这些不依法行政行为的发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监督不到位,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不力,下级监督不能,上级的有关部门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出现恶性案件就不愿去监督,更不想运追究。这样的放纵和不管,就会导致农村基层政府违法行政的放滥。(三)司法不支持是诱发不依法行政的直接原因前些年,乡镇政府的工作太重,任务太压头,完成税收任务和落实计划生育工作,确实太难,特别是计划生育工作,乡镇虽然是一级人民政府,但不是执法主体,完成得了也要你去,做得了做不了也得要你去,近些年来因做计划生育工作被打被骂的总是乡镇干部,他们有苦无处诉,有难无处求,造成了乡镇政府有责无权的局面,有时乡镇面对某一项困难工作,绞尽脑汁,想尽办法,就是打不开局面,到现场办不好,往上级推不脱,四处求情不讨好,但问题要解决,任务要完成。由于近年司法机关对农村凡涉农事件都不愿介入,法院不受理,公安不出面,只有乡镇政府兜着,三番五次做工作不成,又得不到司法部门的支持,只有瞒干来应付。(四)管理相对人不配合诱发不依法行政的客观原因乡镇行政管理相对人是本辖区的农民,不管在任何年代,这些大多数农民还是好的和比较好的,但每个乡镇、每个村组都会面临一个共性的问题,就是你这个村、这个组只要有一个不想完成国家任务和履行集体义务的农民,哪就会影响一大群人,因此,每个乡镇都在采取同一个办法,拿这个不听话的农民开刀,讲尽千言万语,思想工作做尽:还是不能争取对政府工作的支持和对干部的理解,造成影响很不好,在这样的环境下,乡镇政府依法行政难度非常大,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必然会走向两个极端,也易形成恶性循环。这些对乡镇政府行政行为有意见的个别人,利用乡镇政府的无能为力,根本就不配合乡镇政府的工作。因而,这种事例的反复无常,迫使乡镇政府采取极端的高压措施。三、进一步推进农村基层乡镇政府依法行政工作的建议(一)要重视对乡镇基层政府领导及执法人员的教育和培训1、加强对乡镇政府领导的法制培训。首先,乡镇主要领导任职前要进上级行政学院进行法制专题培训,着重提高乡镇主要领导的法律水平,培养他们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切实增强法治观念,带头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其次每年要对乡镇政府干部进行政策法律集中培训不少于15天,从与群众工作最需要、最关心、最直接的政策以及法律事务抓起,要求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规范行政权力,防止行政权力被滥用。再次,开展依法决策大讨论,组织依法决策大练兵、现场培训。引导他们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以法律、法规、规章为依据,按照法定程序,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作出每一项决策,落实每一项农村工作。第四,乡镇政府行政领导要主动参与法院应诉,亲自参加应诉活动,在应诉过程中学习法律、实用法律、懂得法律。2、加强乡镇执法人员队伍建设。对乡镇政府执法人员要进行上岗培训,根据乡镇工作的实际,每年都集中一定的时间对每一位在职乡镇干部都要进行依法行政知识专门集中培训。不集中培训显然不行了,现在的执法人员社会活动多,应酬多,靠自学法律根本不可能,只有集中培训学习,才能有效果,只有通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允许上岗。提高法律水平。加强乡镇执法队伍建设,根据乡镇人员变动快的特点,每年都抽出专门时间集中对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专门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造就一支优良的乡镇执法队伍,适应现代农村工作的需要。(二)要强化对基层乡镇政府依法行政的监督检查1、要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检查。上级政府要经常组织开展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对执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使他们改进工作方法。强化政府法制监督,纠正违法行为,防止行政权力被滥用。2、要提倡错案追究制度。考核一个乡镇是否依法行政,就看这个乡镇在实施行政管理过程中是否有过错,有错就应该追究,并根据情节对相关人员给予相应的处理,及时纠正乡镇政府行政管理工作中的违法行为。只有实行责任追究和错案追究,依法行政工作才有保证,对违法行政的行为该查处的查处,该通报的通报,每年抓几个典型,公开曝光,这样各级政府的行政执法责任制才会有效果、有作用。3、要完善对基层乡镇政府依法行政的考评制度。建立一系列的监督制度,如:报告制度、备案制度、考核制度等等,细化依法行政的内容,使基层乡镇政府依法行政有具体可操作的制度。靠制度来约束干部,靠制度来管理执法人员,这些制度必须是对行政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权、责、利诸因素具有严格约束机制的制度。只要有制度,才能成方圆。(三)要赋予乡镇基层政府依法行政的职权乡镇政府直接面对最广大农民群众的基层政府,是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的组织者、引导者,责任重大,要切实履行职责,就必须要有充分的职权做保障。有了职权,乡镇政府才能更好的依法行政,否则,就难以做到依法行政。如计划生育行政执法,乡镇应该是主体,但不具备执法主体资格,而是由上级计生部门委托执法,不符合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的实际,给乡镇计生工作带来了很大的被动。要改变县级计生部门具有执法主体资格的不执法,而乡镇政府不属于执法主体的在执法的局面,真正让实施行政执法行为的主体去执法。这样,从事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的才能看得见而 又管得着。(四)要为乡镇基层政府依法行政创造良好的环境1、领导要重视依法行政工作。一级政府或一个工作人员要履行一项职责,如果得不到领导的重视,实在是困难重重。依法行政工作这么重要,如果领导不重视,那依法行政工作也并不重要。建设和谐社会这个战略问题太重要了,如果不把建设和谐社会与推进依法行政、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政府联系起来,那就什么都不重要了。因此,各级领导把依法行政、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联系起来一起抓,才能更快更好地推动社会的进步。2、要正确认识乡镇的依法行政工作。乡镇一级政府是最基层的政 府,是直接服务于农民的政权组织,过去一些年来,乡镇一级政府不 依法行政的责任,不在乡镇本身。不要一出现农民负担反弹了就是乡镇的责任,一出现涉农事件了就是乡镇的错,其实根源还是在上头,上级政府开一个会、下一个文:规定在一个月之内完成l o万元税收、50个结扎指标、100个上环任务,乡镇要完成这些任务指标能全部做到依法行政吗?因此,不能把责任总往乡镇推,不能把坏事总往乡镇想。新闻媒体和作家不能把歪戴帽子、烂醉如泥的形象总往乡镇干部身上推,要正面报导,就事论事,不能打击一片,不能人为地丑化农村基层政府和基层干部。3、要规范乡镇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要依法界定乡镇的职权,要明确哪些权力是乡镇厂哪些项目可‘以审批,哪些事项乡镇政府可以许可,都要细化项目和程序,以政府信息公开的形式进行公布公示,属于乡镇的职权,应该让乡镇政府去履行。过去不科学执政,不依法行政就是因为没有程序规范,今后,应该在规范乡镇政府行政行为上下点功夫。 4、要强化对乡镇政府依法行政和工作人员具体行政行为的监督。 这个监督应该是全方位的、各种监督并举的监督。无论什么形式的监督、不管什么对象的监督,现在流行一种监督方式最有效,那就是舆论监督。这种监督方式效果特别好,不管是事前、事中或事后,只要 新闻媒体公开爆光,领导也重视了,批示也下来了,问题就可以很快解决了,因此,对于广阔的农村乡镇一级政府及工作人员的依法行政问题的监督,只要充分地、科学地启动舆论监督会很有效果,从而,也会促使乡镇政府对依法行政有一种良好的环境。


乡镇科普工作计划篇9

妇女10.8万人。

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实干干实、开拓创新,全面开展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创建活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态势。现将今年以来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创优工作

(一)大力支持,创造环境。年初,县委、县政府要求各级要叫响“县创优质服务县、乡(镇)创优质服务乡(镇)、村创优质服务村、整体工作创一流”的口号,明确提出了XX年度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争创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的工作目标。在组织领导上,县委调整了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县委书记刘培中亲任组长,县长吴宁军任常务副组长,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直接对县委书记和县长负责,形成一把手抓一把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亲自抓、负总责工作机制。在政策推动上,县委、县政府始终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贯彻到各项工作中。一切涉农政策紧紧围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各项工作督查都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纳入重要内容,每次大型会议必讲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预算投入上优先保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经费。在工作方法上,大力支持县计生委的工作,计生委需要***什么措施,县委、县政府就***什么措施;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一般情况下现场办公,随时加以解决。在召开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之前,县委常委会在听取计生委工作汇报时,计生委建议县委、县政府***11个文件,在听取汇报后全部***。计生工作会议,所有常委以上领导全部出席。在工作思路上,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了XX年要创建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并要求一举成功。在全县以创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乡镇为载体创建优质服务县,以创建优质服务村为载体创建优质服务乡镇。县计划生育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与各乡镇已形成互动关系,***了对计划生育户的优先优惠政策,县委、县政府始终把这些政策的兑现和落实纳入目标责任书之中,形成了政府牵头、部门互动、乡村主体的创建体系。在队伍建设上,县委、县政府专门***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嵩发〔XX〕24号文件),高度重视计划生育干部的培养,在提拔和使用上对计生干部高看一眼、厚爱一层,3月份科局级干部干部调整中有9名县、乡计生干部被提拔重用;重视村级计生管理员的选拔和作用发挥,借助年初村民委员会换届,由各乡镇计生办筛选摸底,挑选出年龄35岁以下、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有责任心的女性同志报乡镇党委,确定为村委候选人。如果选举不上,是党员的进村支部;不是党员的选举过后,强制配备,以健全计生队伍。在经费投入上,县委、县政府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今年又增加计生经费100万元,划拨50万元独生子女专项经费,同时规定各乡镇“凡是投入不到位的,一律不能推荐为先进”。

(二)强化工作措施,严格兑现奖惩。县委、县政府***专门文件落实省委组织部、省人口计生委、省人事厅关于干部使用中计划生育的审查意见,将计划生育工作情况和领导干部家庭实行计划生育情况纳入提拔、使用、交流的否决项目,同时与本单位的经济利益挂钩,主要***了三项措施:一是重新修订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奖惩办法》,明确了具体奖励办法以及实施通报批评、重点管理、黄牌警告、一票否决的条件。规定:在省市优质服务县验收中,任意一项指标完不成者,县委、县政府扣拨该乡镇经费2万元;任意两项指标完不成者,扣拨该乡镇经费3万元;完不成三项指标,影响优质服务县创建的扣拨经费5万元,并实施“一票否决”。县直单位凡发现计划外出生一例的扣减经费2万元,计划外出生二例的实施黄牌警告,计划外出生三例以上的实施“一票否决”,并按照男方单位负主要责任,女方单位负次要责任的原则,给单位一把手和主管领导一定的党政纪处分,取消当年一切评奖评优资格。二是县委、县政府***了《关于党员干部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案件调查处理的规定》,明确规定党员干部违反计生政策案件查处责任。对反映一般党员及干部职工违反计生政策的案件,县计生委可直接立案查处;对反映副科级以上党员干部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案件,县计生委要在将举报材料(或案情摘要)呈报县政府主管领导审批的同时,报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备案,联合进行查处。对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党员干部,不能以征收或罚款代替党政纪处分,要按照《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拿出党、政纪处理意见,由有关部门予以落实。为防止个别同志已经过计生部门处理,在考核、提拔时又拿出这样那样的证件,证明自己不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文件规定:凡已接受过计划生育处理的党员干部,对其以后再提供的所有相关证件一概不予认定,组织部门一律不提拔使用。三是为了解决干部职工非法收养问题,县委、县政府***了《关于党员干部收(寄)养子女问题苦干规定》。规定收养一孩需持县计生委出具的《婚育情况证明》,向民政部门申请办理《收养证》;因特殊原因,确需收养二孩及二孩以上子女的,一般干部职工由民政局、计生委、公安局召开联席会议研究,乡科级领导干部由县委常委会议研究同意。对公安部门在办案过程中涉及的查找不到亲生父母的被拐卖婴儿,由公安局、计生委、民政局召开联席会议,研究确定寄养人。凡不按上述规定履行相关收(寄)养手续而收(寄)养子女的,无论有无相关证件,一律视为非法收(寄)养,由有关部门按照相关政策履行经济处罚、节育措施、党政纪处理手续。在推动信访工作健康发展、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上,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凡发现一起因工作不当引起越级、集体上访的,县委、县政府给予“重点管理”,两起的给予“黄牌警告”,三起及以上的实施“一票否决”。同时,严格落实领导干部离职审计制度,确定后备干部、提拔使用上严把计生关,去年以来有65人因计划生育原因被取消后备干部资格,失去提拔使用机会。 1

二、选好载体,推动创优工作全面开展

今年以来,县乡计划生育部门以营造宣传环境、加强队伍建设、夯实基层基础工作、抓好集中服务活动、落实奖励优惠政策、推进技术优质服务、关爱女孩行动等为载体,不断把创优工作推向深入。

(一)以宣传教育为载体,努力转变人们的生育观念

重点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好环境宣传。以实施“旅游带动”战略为契机,在通往“三山一水”的主要公路沿线制做大型计划生育公益广告十六个、路牌标语362条、墙体标语973条,成为城乡一道亮丽的风景。同时,新建生育文化大院、漫画一条街18个。二是抓好宣传品的进村入户工作。县计生委统一印制宣传单10万份、婚育新风进万家宣传手册1.6万册免费发放到育龄群众手中。三是扎实开展了“13亿人口日”宣传周活动。宣传周期间,县委常委、副县长梁长平在电视台发表题为“成就辉煌、应对挑战”的电视讲话;组织了声势浩大的游行踩街活动;建设“13亿人口日”宣传一条街,在县政府门前的主干道上悬挂横幅46条、摆放版面34块,并设立宣传咨询台两个;县委宣传部、县计生委、县广播电视局联合在县电视台开设人口专栏。

(二)以队伍建设为载体,建设高素质的计生干部队伍

我们主要是开展了以“县级双向选择,乡、村公开竞聘,全员动态管理”的人事制度改革。

委机关科室负责人、科室成员实行“双向选择”。从农历初八开始,委党组首先初步研究了各科室负责人的人选,召开职工大会进行讨论,结合无记名投票的结果进行正式确定。然后由科室负责人选择科室成员、一般干部职工选择科室。最后由党组进行研究确定。通过“双向选择”,有5名同志最后落选,由党组集体和这5名同志进行谈话,要求他们找出差距、正视问题,尽快找准位置,以全新面貌投入工作。

乡镇计生办主任、副主任实行公开竞聘。3月份,县委对乡科级领导干部进行了调整,其中有6名乡镇计生办主任被提拔重用。根据这种情况,为确保乡镇计生办主任、副主任选聘的公开、公平、公正,真正把那些年富力强,干事创业,责任心、事业心强的同志充实到计生办领导岗位上来,请示县委、县政府同意后,县计生委、人事劳动局对现任、拟任的乡镇计生办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了公开竞聘。县计生委、人事劳动局联合下发了《乡镇计生办主任、副主任竞争上岗实施方案》,对竞聘人员资格

、竞聘程序、办法等进行了具体规定。通过宣传动员、民主测评、民主推荐、个别谈话、征求意见、笔试、面试、研究确定八个环节,征求乡镇党委、政府的意见后研究确定乡镇计生办主任16名、副主任19名。

村管理员全部实行“县管乡聘村用”。针对村计划生育管理员年龄、性别、文化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县委、县政府***了《关于村计划生育管理员“县管、乡聘、村用”工作的实施意见》,采取先试点、然后召开现场会议进行推广的办法,各乡镇统一时间、统一标准、统一程序,于4月份开展了“村管理员公开竞聘活动月”活动,对 个不符合省定标准的管理员岗位进行了公开竞聘,通过竞聘全县317个管理员全部达到“年龄35岁以下、文化程度初中以上、女性”的省定标准,年龄结构由原来的平均 岁降低到目前的 岁;文化结构大大改善,其中大专文化程度的达到 %,中专占 %,高中占 %。『 2

同时,县计生委***了《关于对乡镇计生办主任、副主任、村计生管理员实行动态管理的实施意见》,除一年两次目标管理考核外,每年对乡镇计生办主任、乡镇计生办工作人员、村管理员分别进行三次、二次、一次业务考核,将综合考核成绩做为下一年度公开竞聘的重要依据之一。

(三)以夯实基层基础工作为,促进整体工作上水平

一是投资280万元、建筑面积XX多平方米的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大楼于3月1日建成并投入使用;二是对不符合省级计划生育宣传技术室标准的37个村室进行了达标升级;三是为澄清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底子,县计生委结合3月份单月健康检查组织各乡镇对已婚育龄妇女底数进行了全面排查摸底,共排查出不在册已婚育龄妇女407人,全县已婚育龄妇女占总人口比重首次突破20%;四是为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请市计生委法制科长陈元明、县司法局法制股长邓红峰、县纪委监察室主任韩金强等于2月17日举办了计划生育政策法规、依法行政专题培训班,并进行了严格测试,对不及格的21名乡镇计生办工作人员取消了执法资格。

(四)扎实开展了春季计划生育集中服务活动

集中服务活动中实行县四大班子领导包片、计生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包乡镇、包后进村。为了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后进村,促进工作平衡发展,县委、县政府推行后进村治理“以计生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为主、乡镇配合、严格奖惩”的措施。***的《关于搞好春季计划生育集中服务活动的实施方案》(嵩计生组〔XX〕5号)向27个计划生育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下发了包村名单和四项手术任务。要求有包村任务的成员单位一把手负总责,明确一名副职领导主抓,抽调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进驻后进村开展综合治理。并要求后进村治理情况和四项手术进展情况每周两次直接向县计生委上报,活动结束后对完不成任务的县直单位每少一例引产罚5000元,流产、结扎罚XX元,所罚款项由县财政局从单位包干经费中直接划拨到有关乡镇。活动中各乡镇大员上阵,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一个月内共完成四项手术2385例,其中引产291例,流产635例,上环763例,结扎696例(其中双女户92例),直接减少计划外出生926例,能够使我县XX年度人口出生率下降1.7个千分点,为完成全年人口计划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以奖励优惠政策落实为载体,创新利益导向机制

国家实行对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标志着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重大转变,县委、县政府借此东风,强力推动利益导向机制的完善。为确保领证独生子女户10元保健费和计划生育手术免费的落实,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原来的基础上为计生委划拨50万元专项资金。为督促有关部门落实好对广大计划生育户的优先优惠政策,县政府常务会议进一步修订了《关于落实计划生育户优先优惠政策的意见》,努力建立奖励、保障、减免、优惠等内容的较为完善、全面的利益导向机制。为确保这些政策落到实处,要求由县计生委以县政府名义统一制定《计划生育户优先优惠政策绿色通道一卡通》(正在搞试点),计生户持明白卡享受优先优惠政策,享受哪些优先优惠政策都记录在卡。各有关单位、涉农部门落实哪些优先优惠政策,哪一级落实,不仅要***具体办法,并要在计生户所持的明白卡上加盖单位公章。县委、县政府将优惠政策落实列为“一票否决”项目,凡未能按照文件要求落实的,取消该单位一切评奖评优资格。

(六)以技术优质服务为载体,提高广大群众对计生工作的满意度

为推动创优工作的扎实开展,我们于年初提出了“人性化服务、零距离接触”的工作理念,在搞好“三大工程”的同时,扎实推进妇女病普查普治活动,深入开展随访服务,有效地推动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以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名义***了《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示范乡镇、村评估标准》,对优质服务示范乡镇的七大类39项具体指标、优质服务示范村的七大类24项具体指标进行了明确。同时,县计生委***了《XX年度妇女病普查诊治工作规划暨实施方案》,对妇女病普查诊治工作做出了具体安排。截止目前已对62个行政村的20615名已婚育龄妇女进行了妇女病普查,普查率达到98.7%。共查出患子宫肌瘤(癌)等重大疾病128人,其它疾病9363人,使患病群众做到了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深受群众好评。

(七)以关爱女孩行动为载体,深入开展出生人口性别比的综合治理

多年来,我县存在的出生一、二孩性别比基本正常,出生二孩及以上性别比不稳定、不平衡、有反弹性的特点,引起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确定了“宣传教育开路,优惠政策导向,优质服务推动,依法治理保障”的工作思路,积极协调各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形成强大的综合治理合力,取得了明显成效,出生人口性别比呈逐年下降趋势。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形成综合治理、齐抓共管出生人口性别比的良好局面。县委、县政府成立由县长为组长,主抓副县长为副组长,计生、民政、公安、司法、卫生、药检、文化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综合治理工作的领导、组织、实施等。建立了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不定期地召开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参加的综合治理性别比工作联席会议,分析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交流工作经验,促进全县性别比治理措施的落实。二是宣传教育开路,形成强大的宣传舆论氛围。充分利用节假日、集贸日开展游行踩街、设立宣传咨询台等宣传活动。计生委与教育、妇联、团委等部门联合组织了“十佳优秀女生”、“好婆婆、好媳妇”、“十佳优秀女青年”、“十佳独生子女及双女户致富家庭”等评选活动,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还与电视台开办“关爱女孩、关注未来”专题宣传栏目,组织编排关爱女孩剧目下乡巡回演出等。三是优惠政策导向,解除女孩家庭的后顾之忧。县政府专门***了《农村计划生育家庭优先优惠政策暂行办法》,各部门针对女孩就业、上学、务工经商、卫生医疗、养老保险等方面的困难,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县计生领导小组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助贫帮困活动,落实优惠政策。两年多来,共争取资金20万余元,帮助女孩家庭发展生产;帮助260余名辍学女孩重新返回校园,为独女户、计内双女户家庭办理全家福保险310户,保险金投入15500元。四是优质服务推动,帮助女孩家庭解决生产、生活、生育中的实际困难。乡、村计生部门成立生产互助组322个,在农忙季节帮助女孩家庭开展种、收服务,先后为2387个女孩家庭提供生产服务。县计生委抽调30多名医疗技术骨干组成16个下乡服务指导组,开展医疗、生殖保健服务;利用流动计生服务车定时到乡镇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进行妇女病普查诊治10多万人次,开展四项手术9000余例,为经济困难的女孩家庭减免费用XX0余元。五是依法治理保障,建立部门联动、综合施治的综合治理新机制。计生、卫生、药监等部门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具体工作制度,先后制定了b超使用管理制度、终止妊娠药品管理制度、终止妊娠手术管理制度、政策内生育服务对象的全程跟踪服务制度、出生死亡报告制度、季度信息通报制度和出生人口性别结构情况通报制度等,对出生人口进行全程跟踪服务、综合治理。XX年以来,县计生、卫生、药监等三部门多次联合对个体门诊部进行了清查,全县共清查个体门诊部43余个,没收违法拥有使用的b超机3台,查处违法开展流引产手术器械14余台套,查处违规销售口服流产药的个体门诊部7个,没『 4


乡镇科普工作计划篇10

一、全省城乡一体化发展情况

黑龙江省农业资源富集度居全国前列,中远期发展潜力巨大;万村千乡星罗棋布,与垦区、林区、矿区相邻相生;农村剩余劳动力十分丰富,有近80万名科技文化素质较高的农垦区农工。以上“特质”,对我省破解“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既是优势所在,也是潜在的巨大压力。

2010年4月,《黑龙江省构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推进方案》正式实施,标志着我省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全面启动。《方案》明确提出按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联动、协调发展”的总体要求,以破解“三农”问题为重点,以百镇建设为抓手,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人口转移(就业和落户)、社会保障为突破口,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十个带动”为路径,以市县政府为主体,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从试点抓起,以点带面,逐步发展,力争到2020年,基本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城镇化率达到65%。按照《方案》要求,全省上下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城乡一体化推进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一)科学统筹城乡规划编制。将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纳入全省“十二五”总体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和村镇体系规划统筹考虑、相互衔接,在规划中注重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努力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全国率先完成了《省域村镇体系规划》的编制,完成了25个《县域村镇体系规划》、845个《小城镇总体规划》的编制,明确了小城镇的战略定位、发展方向、建设目标和产业布局。哈尔滨市以科学规划指导统筹城乡工作,组织编制了全市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及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规划、城乡商品流通市场一体化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打破了全市城乡规划分治、缺乏统一协调的格局,努力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社会事业发展等重大专项规划向农村延伸,积极构建覆盖全城、由点及面、梯度推进的城乡规划体系。

(二)百镇建设工程全面启动。2009年,省委、省政府将百镇建设作为提高城镇化、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有效载体和切入点,列入“十大工程”全力推进。2010年,48个第一批试点镇启动基础设施项目287个,完成投资39.9亿元。嘉荫县朝阳镇、海林市海林镇等一批基础设施完备、产业集聚能力较强的城关镇初具规模;农垦系统建成了以建三江、九三、宝泉岭为代表的一批现代化小城镇;森工系统充分发挥生态优良、资源丰富的优势,建成了以清河、兴隆为代表的生态型小城镇。齐齐哈尔市在实践中探索并推广了“大项目带动、整村推进、整镇推进、村企共建、城中村改造”等五种城乡一体化推进模式,涌现出了兴十四、依龙镇等全省先进典型。

(三)区域、行业一体化试点工作进展顺利。省政府确定哈尔滨、牡丹江、七台河、北安、萝北为区域一体化试点,农垦、森工为行业一体化试点。各试点单位在土地流转、产业发展、合作共建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哈尔滨市以“北跃、南拓、中兴、强县”战略为指导,大力实施了土地分类、农民组团、产业建园的“三个集中”,农民身份、管理体制的“两个转换”和基础设施建设“一个牵动”,到2015年城市化率将提高5个百分点。北安市探索出“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农民转向城镇和新社区,城镇带动、农垦森工带动”的“双转双带”新模式,实现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黑河市把开展场县共建作为重要载体,通过与72个农场开展跨区作业,建立农业科技园区24个,各类农牧产品加工企业24家、基地8个,培育种养大户2000个,发展股份制农牧场200个、各类专业协会126个,建立和完善了地方与农垦、森工资源共享、利益连结、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

虽然我省统筹城乡发展取得积极进展,但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城乡收入差距较大。2010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2.2倍。城乡收入差距过大,导致农村居民消费与城市居民消费的巨大差距,人均消费水平后者是前者的2.4倍。二是城乡投资比例失衡。据省发改委统计,2010年,全省农村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仅为7.6%,城乡投资比例失衡直接影响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三是农村社会保障不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尚没有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保障的项目主要是农村救济和社会优抚,效果不明显。四是城乡劳动力结构不合理。2010年,全省农村从业人员中第一产业占85%,二、三产业仅占15%,结构极不合理。同时,城乡不统一的户籍制度、不平等的就业政策和社会保障体系人为地分割劳动力市场,限制了劳动力在区域间和区域内的自由流动。

二、近年来财政支持城乡一体化发展主要成效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和《黑龙江省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推进方案》的具体要求,财政部门认真落实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措施,促进城市与农村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一)以加快推进城镇化水平为载体,着力提高以城带乡能力。围绕实现城镇化的目标和任务,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和资金的导向作用,支持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有效发挥城镇化对城乡一体化的引导作用。

一是支持以旅游名镇为主要内容的小城镇建设,增强城镇集聚力。在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下,会同省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黑龙江省“百镇”及重点旅游名镇建设若干政策,为全省12个旅游名镇加快发展提供了宽松环境。采取整合专项资金等方式累计投入资金12亿元,着力支持了旅游名镇发展规划、景区建设和以道路、污水垃圾处理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旅游名镇的总体形象。为正确引导小城镇和村庄建设,“十一五”期间投入新农村建设规划专项资金为4960万元,编制完成了《黑龙江省村镇体系规划》等20个总体和区域发展规划,编制完成了重点发展的300多个中心村和乡镇的规划。

二是支持以“三棚一草”改造为主要内容的城乡住房建设,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2008年开始,我省大规模启动实施“三棚一草”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三年来,共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和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37亿元,省政府安排专项补助资金37.8亿元,各地和省农垦、森工系统投入资金167亿元,累计争取国家开发银行贷款68.6亿元,加上市场化运作,全省“三棚一草”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完成投资1864.6亿元,城乡受益户数195.8万户。2010年,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开工套数达到83万套,泥草房改造达26万套,位居全国之首。

三是支持以“三供两治”为主要内容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乡居民人居环境。省级财政从2009年开始累计安排“三供两治”资金4亿元,主要用于项目建设的配套和奖励。截至2010年底,全省“三供两治”工程项目开工建设420项,完成投资318.2亿元,全省城市供水能力日新增218万立方米,供水普及率达到91%,基本解决了群众吃水问题;污水日处理能力增加了210万吨,污水处理率达到60%,污水集中处理率40% ;城市燃气普及率达到84%,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59.4%,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30%。

四是支持以试点村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提高新农村建设整体水平。自2006年起,省委、省政府决定启动新农村“千村试点”建设工作,第一批有1084个村被确定为试点村,连续支持三年;有1008个村被确定为第二批新农村试点村,连续支持两年。五年来,省级财政按照“多建多投、少建少投、不建不投”的原则,实行“以奖”机制,调动了地方投入的积极性,五年投入专项资金7.9亿元,拉动地方资金28亿元,有效缓解了新农村建设资金供求矛盾。经过五年的努力,试点村经济发展、社会事业、人居环境和区域合作均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期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比全省平均高12个百分点。全省已建立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1338个,便民服务站8904个。

五是支持以高等级公路为主要内容的城乡公路建设,提高城乡通达能力。2008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公路建设 “三年决战”的总体战略部署。省财政厅积极创新投资理念,通过集中省本级财力重点投入,做大融资平台,***优惠税费政策等方式圆满完成了省政府既定的资金筹集任务。到2011年末,全省13个市(地)除大兴安岭外,全部通高速公路,64个县(市)、省内重点旅游区、矿产资源重点开发区通二级以上公路,其中有32个县(市)通高速公路,全省9121个行政村通水泥(沥青)路,通硬化路面达到100%。高速公路达到3800公里,位居全国第七位。现代公路网络框架已经形成,公路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全省城乡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二)以加快推进城乡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为载体,着力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认真落实省委进一步加强民生工作的决定,积极推进“十大民生工程”实施,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社保等领域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水平。

一是支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工作。“十一五”期间,累计投入资金3.4亿元,支持54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购置基本文化活动设备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设备,覆盖率达到60%;支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实现了县级中心和村级基层服务点全覆盖;给予农村文艺创作(活动)群体和农村文化大院奖励,支持农村文化活动品牌活动;支持省、市、县三级文艺院团开展送戏下乡活动和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作,进一步满足了广大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二是支持农村教育事业发展。按照国家部署,我省从2007年春季学期开始启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省各级财政积极调整支出结构,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努力确保改革各项政策全面落实到位。在中央财政分项补助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基础上,省级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中的免杂费资金、省级免费教科书予以全额保障;公用经费,区分享受转移支付县、贫困县和其他县分别负担100%、100%、80%;对农村义务教育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负担70%,改革中由地方负担资金,省级财政负担比例高达93.3%。全省农村义务教育生均财政拨款水平由2006年的1721.4元提高到2010年3527.5元,增长104.9%,年均增幅19.6%。2007至2010年,本着“集中财力、突出重点、分片推进”的原则,累计投入导向资金和奖补资金2.8亿元,吸引地方投入5.7亿元,分年度支持资源型城市、边境城市、重工业城市以及省会城市共384所学校进行资源整合,开展集中办学。省级财政投入资金近3亿元,逐年改善了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

三是支持农村科技事业发展。“十一五”期间,省级安排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资金1200万元,支持项目62个;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资金370万元,支持农业技术协会48个、科普示范基地33个、科普带头人23位。据统计,有近3000名科技人员参加了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的实施,引进科技人员781名,37.5万农民直接参与富民强县专项的实施,辐射带动农民84.5万人,引进新品种209个,建立农业生产基地445个,有633家与产业相关的企业,直接或间接承担了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项目的实施。

四是支持农村社会保障工作。自2009年底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以来,省级财政已累计下达试点县(市、区)新农保试点专项补助资金6.3亿元,全省新农保试点县份已经达到了86个,试点地区农业总人口1201.6万人,占全省农业人口总数的67.5%。农村低保对象财政补助水平由年人均900元提高到1044元,惠及农村低保对象113.1万人。落实好为困难群体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和一次性生活补助政策,有效缓解了物价上涨给农村困难群众带来的生活压力。有效保障农村五保对象基本生活,省级财政预算安排农村五保供养资金2.8亿元,确保全省14.4万名农村五保户生活水平不低于当地农村居民平均生活水平。

五是支持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从2011年起,黑龙江省将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一次性提高到200元。截至目前,省级财政已拨付市县新农合补助资金12.1亿元,支持全省1418.8万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9%,已累计为62.6万参合农民核销医保政策内医疗费用9.15亿元,补偿率达到69.1%。同时,省级财政筹集下达补助资金5.1亿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为城乡居民提供10类4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加快了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实现步伐。

(三)以加快市场化进程为载体,着力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和商品的互流互通。围绕促进城乡生产和生活要素的自由流动,加大对市场开发和建设投入,不断提高城乡市场和流通一体化水平。

一是大力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健全农村销售网络体系。截至2010年末,共支持承办企业184个,累计建设和改造连锁农家店18783个,有力地促进了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繁荣了农村经济,缩小了城乡差距。

二是深入实施家电汽车下乡,拉动农村消费。截至2011年8月21日,全省已累计销售家电下乡产品387万台(件),实现销售收入82.8亿元,剔除非补贴用户购买16万台(件)后,实际补贴家电产品371万台(件),兑付补贴资金9.3亿元。累计受理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申报31万辆,实现销售收入73.9亿元,已补贴汽车摩托车30万辆,兑付补贴资金8.4亿元,家电和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兑付率均达到95%以上,位居全国前列。

与此同时,为支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省级财政通过加大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和实施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为市县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财力支撑。2010至2012年新一轮省对市县均衡性转移支付补助规模为每年51.8亿元,比上一轮增长22%,地区间财力差异水平正在逐步缩小,市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得以进一步提高。2010年,省级财政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当年下达资金9.7亿元,以县乡政府实现“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为目标,保障基层政府实施公共管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落实民生政策的基本财力需要。

近年来,在支持城乡一体化方面,财政部门履职尽责,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财政资金投入总量有待增加。受我省经济发展滞后影响,全省财政收入增幅低、规模小,财政实力总体较弱,财政投入与城乡一体化建设需求相比差距较大。二是财政支持方式有待创新。在支持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财政资金导向作用有待加强,支持方式需进一步创新,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参与城乡一体化建设。三是监督检查有待加强。通过审计和财政监督检查发现,一些用于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资金,还存在挤占、挪用等现象。

三、“十二五”期间,财政支持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建议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发展方式转型的双重压力下,实现扩内需、保增长的现实要求。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新理财观念,完善财政管理体制,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步伐,是当前财政工作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财政作为政府发挥作用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高效的财政体制必将有力推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首先,财政部门作为政府的一个综合部门,必须保证政府重大方针政策的实行,财政资金投入可为城乡一体化提供有效保障,如医疗保健、社会保障、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其次,调节城乡资源配置。财政部门可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科学合理地调整城乡资源供给水平。第三,财政资金投入具有导向性和示范作用,能带动民间资本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产品生产、销售等领域,进而产生巨大的“乘数效应”。第四,财政制度本身,如财政补贴制度等可以发挥“自动稳定器”作用,调节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基于现行财政体制已取得的成效、改革所处的背景和面临的困难,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管理、发展优先、统筹兼顾,努力构建适应城乡一体化要求的财政体制。

(一)科学把握创新财政体制支持城乡一体化的四个重要原则。一是统筹兼顾,循序渐进。城乡一体化不能一蹴而就,必须循序渐进,统筹谋划,搞好长远规划。二是注重公平,兼及效率。公共财政保障农村城市化发展,应该以满足广大农民的公共需要为目标,为农民提供基本的、有保障的公共产品。三是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既要逐步加大财政对农村的投入力度,又要考虑财政的承受能力。四是积极主动,激励引导。在投入方式上,必须不断创新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调动信贷资金、社会资金,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格局。

(二)把握好四个重点,进一步优化财力投向。一是加大对城乡经济发展的投入,推进城乡经济融合。围绕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按照一二三产互动,城乡经济相融的原则,促进三个产业在城乡合理布局、优势互补以及国民收入在城乡公平分配。加大对农副产品加工、农业机械制造、支农化工等涉农产业的支持力度,优先扶持发展需要农村配套、提供原料和能够吸纳大批农村劳动力的产业。鼓励发展城乡联动、同业共赢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适宜于农村发展的二三产业项目向农村布局。采取税收减免、财政补贴、降低产业进入门槛等措施,鼓励商贸、流通、金融和中介组织向中心镇和中心村布局或建网布点,促进农村服务业加快发展。着力培育以优势产业为核心、优势企业为龙头的产业集群,促进形成县域支柱产业,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二是加大对城乡社会事业的投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资源,把由政府提供或主导的公共服务尽可能地覆盖到城乡居民。推动基础教育资源在县域范围内均衡配置,在校舍建设、师资配备、经费保障等方面逐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提高筹资标准和财政补助水平;加强农村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县乡村三级都要合理布局公益性医疗卫生机构和设施,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适应当前城乡经济发展水平,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建立城乡社会保障衔接和转移机制,健全农村基本养老保障、基本医疗保障、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县乡村三级图书馆、体育场地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进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不断提高贫困乡村和农村低收入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三是加大城乡基础建设一体化投入,协调推动城乡现代化进程。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基础上,以推进新城建设为契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县乡村延伸,实现城乡公共设施共建、联网、共享。搞好城市与农村基础设施的衔接,积极推进城市供水、燃气、供热、污水和垃圾处理向周边村镇延伸,努力形成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继续支持农村路网建设,提高通达深度和建设质量,加强养护管理。继续支持村村通自来水工程,解决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继续支持村村通电工程,重点搞好配套设施建设。系统推进农村信息化,加强涉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共享,全面提高农村信息化服务水平。四是认真落实推进城乡一体化相关的配套政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在财政资金安排时要把城乡经济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统一规划,通盘考虑。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户籍政策、就业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等,这是城乡统筹的软件基础和城乡协调发展的基本保证。在实行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基础上,全面放开县域内户口迁移政策,降低农民进城门槛。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人力资源市场和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对进城务工农民合法权益的保护。

本文关键词:乡镇科普工作计划十篇,资料文库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文章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C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HJ.XUPURC.COM 湘ICP备2022000165号-1

地址: EMAIL:2053886994@qq.com

Powered by PHPYun.

用微信扫一扫